基层通讯员怎样发挥优势做好新闻报道
□敖秋兰基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地方,也是一个庞大而繁忙的生产线,每时每刻都在运转。这里汇聚了无数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上,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从机器的轰鸣声到工人忙碌的身影,从原材料的运输到成品的下线,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而对于一名通讯员来说,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新闻报道工作的重点,避开自身短板,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让新闻宣传工作变得有声有色、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才能让笔下的文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据和事实罗列,而是变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触动人心,让拍摄的照片也不再仅仅是场景的记录,而是能传达情感和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
一、如何找好新闻素材
对于许多基层通讯员来说,常常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觉得没什么值得一写的内容。即使偶尔碰到了不错的题材,辛苦撰写出来的报道却难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众多通讯员之中。他们身处基层,虽然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往往因为缺乏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挖掘的能力,导致无法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此外,一些通讯员可能受限于自身写作技巧和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好的题材时,无法将其充分展现出来,错失了一次本可以引起社会关注的机会,这无疑让人感到惋惜与无奈。
那么基层通讯员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有哪些优势呢?基层通讯员自身便处于工作第一线,周边有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有安全生产工作,有经营环保工作、有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也有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很多时候,基层通讯员都参与其中。因此,作为基层通讯员就要着力培养自身新闻敏感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去打听、去发现、去捕捉线索和素材。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只有自己眼中有活,才能注意到身边的人和事,有的看似稀松平常的事,也能从中发掘到有价值的新闻,此时,工作的现场就成为了发现和采写新闻的着力点。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充分利用并发挥好这些优势呢?要借助“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突出新闻时效性。有一部分新闻素材其自身所具备的内容本就颇具新意,但却由于某些通讯员在主观能动性方面有所欠缺,从而坐失良机,使得原本极具价值与意义的新闻报道最终付诸东流,实在令人惋惜不已。还有一些通讯员明显缺失审时度势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判断力,无法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更谈不上对新闻事件予以及时的报道了。以上种种均属于部分基层通讯员存在的弊病之一,正是由于他们未能精准地把握住新闻的特性,才致使上稿变得如此艰难。鉴于此,追求新闻时效,能正确判断新闻特性,是通讯员得以成功上稿的诀窍之一。新闻,就是要“新”,就是要“快”,就是要讲时效性,这也是新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更是一个难点。
二、基层通讯员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基层通讯员通常处于工作的一线,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办事员、岗位司机、安检员等等,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却经常成为新闻事件的第一见证人或者直接参与者。他们身处事件现场,亲身感受到事情的发展和变化,拥有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与专业记者相比,基层通讯员更容易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现象和职工的精神面貌,他们的报道也更贴近实际、接地气。此外,由于基层通讯员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他们可以提供大量的新闻线索和信息资源,为媒体的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们的参与也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情况。
因此,基层通讯员在突出新闻时效性上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基层通讯员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抢抓新闻,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基层通讯员要时刻保持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和警觉性,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或者获取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最新的动态和热点事件,以便能够更快地掌握新闻素材。
其次,基层通讯员要发挥单位优势,报道好本区科、队组的特色工作、好的做法、先进典型。各区科单位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生产工作和管理模式,这是各单位通讯员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讯员要用心挖掘,把这些独特的工作报道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宝”来。当然,在采写此类稿件时,不能只谈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要“翻新花样”,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写出变化、优势、发展等方面的新情况,从而增强新闻价值。
此外,通讯员要最大程度提高灵活性、机动性、自主性,可以利用朋友多打听、遇到职工多咨询、多到工作现场走走等有利条件,去观察、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工作亮点和热点,遇到好题材要用最快速度弄清真实情况,并进行报道,把新闻竞争的主动权掌握到手里,从而提高编辑对新闻稿件的采用率。
三、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基层通讯员在发挥和利用好自身优势之后,要以情感人。新闻报道要打动编辑从而最终赢得读者,无论是对人物的报道,还是对事件的报道,都不能写得清淡无味,应积极主动深入采访,获取有价值的事实,就能够采写出具有代表性、个性突出、光亮鲜活的“小人物”报道,采写出职工群众中出现的新创造、新事迹的报道,也可以采写出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意愿的报道。若想满足这个条件,则需全力以赴去获取“第一手材料”。基层通讯员往往与被采写对象长期工作,由于彼此之间接触较多,他们之间会产生频繁且深入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这些互动接触,基层通讯员能够对被采写对象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状况等各个方面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解和感受,并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体悟和感受。这样一种独特而宝贵的条件,如果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那么撰写出生动有趣、打动人心并且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报道便会变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
基层单位的生活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了无尽的新奇与惊喜。这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对于外界来说都是一个个未解之谜,让人好奇不已却又难以探寻真相。而那些隐藏在其中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则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拥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珍贵价值。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我们要时刻打磨发现新闻的慧眼,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段故事的开端;每一次交流都可能揭开一段动人心弦的回忆;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捕捉到令人震撼的画面。这些宝贵的资源,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它们的魅力所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往往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去挖掘。
综上所示,我们应该肩负起去发现、去挖掘的使命,用文字描绘出基层单位的生动场景,展现出那里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精心设计情节发展等方式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们使得更多人能够了解并关注到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独特视角下获取到的新闻线索及素材,进一步激发自身创作灵感,为作品注入新活力,增添更多看点,吸引广大读者眼球,引发共鸣,从而在实现个人理想目标追求的同时,也为新闻宣传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 经验之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