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驱蚊的
《山东工人报》(2024年06月03日 第A4版)http://szb.jngh.org.cn/paperdata/sdgrb/20240603/DWS_6.jpg
蚊,《说文》所言“秦晋谓之蚋,楚谓之蚊”,便是人们所说的蚊鱈了。
李时珍说,“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一名白鸟,一名属蚊”,这般令人讨厌呀!
蚊子虽小,其害也大,俗语“蚊虻之力不如牛马,牛马困于蚊虻,蚊虻乃有势也”,连牛高马大的牛马,也为蚊子所困,恐惧害怕。
蚊子,多化生于木叶及烂灰中,土湿则生蚊了。
所以,城市干燥、洁净的环境,少有蚊子。而旮旯、树阴、草丛之处,常有蚊鱈,在耳畔嗡嗡,挥不之去,打之不着,也难怪《列子·仲尼篇》有语“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鱈飞”,连耳将聋者,都能闻到蚊鱈飞着的声音这般感慨了。
现在,人们驱蚊习惯用蚊香、电蚊香、花露水等,也可用蚊帐、帐篷,营造一个没有蚊子的安静、舒服环境。以前生活没有这么发达,那么古人是如何驱蚊的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营造封闭的居住环境。传说,屋舍的由来,便是因为蚊子,所发明建造的。
“古者,民泽处复穴,夏日不胜暑热蚊,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这在《淮南子·汜论训》有着记载,不胜蚊,聪明的人,才为之筑土构木,发明了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百姓安之,养七尺之形了。
沈括的《梦溪笑谈》之中,还记载了为动物“驱蚊”的方法,“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泥封牛马之身,如“宫室”一样,保护起来。同时,他又言“郊行不敢乘马,马为蚊虻所毒,则狂逸不可制。行人以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也因牛马为蚊虻所扰,狂躁不已,人们不敢坐于马身,怕发生意外,才发明了“木马”,这便是马车的雏形吧!
当然,蚊子还是需要驱赶的。
蚊子怕烟,也为古人所知的日常科学,西晋《博物志》便有“烧烟杀蚊虱”这样的说法,其驱蚊方式,便是焚烧驼烘,以“驼粪烟杀蚊,壁虱”了。
不仅用驼粪烟驱蚊,《埤雅》还言之“蚊性恶烟,以艾熏之则溃”,以艾草熏之,效果极佳。苏轼《物类相感志》还记载不少的烟熏蚊法,“浮萍乾焚烟熏,蚊虫则死。荆叶逼蚊虫。麻叶可逼蚊子”,烧浮萍、荆叶、麻叶的烟,也能达到驱蚊效果。《遵生八笺》也记载了辟蚊方,“用鲛鱼晒乾,于室中烧之,可少解其横”,鲛鱼,古多指鲨鱼。
烟熏之法,应算是最初的“蚊香”吧!
其实,传统节日端阳,门户插艾,也是一种驱蚊方式,《福建志书》福州府所载“端午,插艾,五日天未明,采艾插户上,以禳毒气,亦有结艾为人者,与荆楚同。乡村或采楝木叶插之,父老相传,可以禁蚊”,楝木叶亦然。还有永平府的立秋,户挂蒺藜,言之“蚊不入户”;保安州的戴柳扫舍,谓之“以除蚊虫之害”;“清明日,日未出时,采荠菜花,候乾作灯杖,可辟蚊蛾”,荠菜花也能驱蚊,也为有趣。
驱蚊,也有喷洒的。
《本草拾遗》记载:“社坛馀胙酒,治小儿语迟。纳口中佳,又以喷屋四角,辟蚊子。”以社坛祭祀剩下的赏赐酒,喷洒屋角,也能达到辟蚊子。与现在的“花露水”,喷洒着驱蚊,同样的一种道理吧! 周建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