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吃亏绝对不是“奋斗者”的墓志铭
吃亏绝对不是“奋斗者”的墓志铭华为公司的那项规定一出台,属下的员工立即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奋斗者”组成的阵营,另一个是由普通劳动者组成的阵营。前者虽然听起来好听,但这个阵营里的人却失去了很多应该享受到的权力,他们不仅要放弃带薪年休假、放弃非指令性加班费,而且还得自愿作出放弃的承诺。后面这个阵营就不一样了,一切都按照国家的明文规定来进行,该享受到的福利一点都不少。这两相比较,“奋斗者”显然是吃亏了。吃亏了就可能会产生心理不平衡,那么用什么来对“奋斗者”进行补偿呢?公司的说法是,在考核、晋升、股票分配等方面,“奋斗者”和普通劳动者肯定不一样。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了,那么我们应该在“奋斗者”和“劳动者”之间选择哪一个呢?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是我本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奋斗者”。
首先,企业不可能开空头支票。咱们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平衡,在福利分配上也有一句名言,就是不患寡患不均。既然“奋斗者”比劳动者少享受了带薪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的福利,企业的管理者一定会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而考核、晋升以及股票分配就是他们的权力之所在,他们说在这些方面有所区别,就一定会有所区别,他们不可能让“奋斗者”感到上当受骗被忽悠,他们也不会让那些不愿听话的劳动者看“奋斗者”的笑话。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谁不想有一个相对较好的考核结果呢?谁不想出人头地得到晋升呢?有时候为了晋升还要请客送礼,这回当了“奋斗者”仅仅牺牲了一部分福利,就换来了这种机会,这不是相当值得吗?
其次,企业的承诺万一兑不了现,“奋斗者”照样是得大于失。任何事情都难免会有个意外,企业所作出的“在考核、晋升、股票分配上有所区别”的承诺,也绝对不是贴板上钉钉,尽管企业的管理者肯定会全力以赴兑现自己的承诺,但万一碰到了不可抗力的作用,食言了呢?这种可能性肯定是有的,但这个时候的“奋斗者”是不是就真正吃亏了呢?我觉得也不一定。企业和员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奋斗者”所做的牺牲,从根本上还是对企业有利,并没有给了外人。从长远来看,企业好了,员工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那就是让你带薪休假你也休不安稳。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休假后再回企业,企业是否还活着。那样的带薪休假,要不要不都一样吗?
再次,带薪休假不一定能占到便宜。现在的企业员工,平时基本上能做到劳逸结合,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其实没有什么长期休息的必要。如果为了带薪休假,或者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出门去自己本来没打算去、也不需要去的地方,那不是没事找事吗?这些还都算不错,如果因为带薪休假有了时间,沉迷于麻将桌前,那样的休息真就不如不休了。再说,一个人的神经是有一定惯性的,如果一直在企业里上班,人的大脑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节奏,自己不会感到不适应,身体也不会出问题。可要是一口气儿休假十几天、二十几天,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要想再恢复可就难了。很多职工休假后对工作难以适应,长期找不到正常状态,这样的事例不少、教训也很多啊!两相对比,带薪休假的人没赚便宜,“奋斗者”们也没吃亏啊!
第四,“奋斗者”的奉献不会过时。在这里我更想把“奋斗者”们的牺牲和过去我们所提倡的奉献联系起来。过去,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号召员工做奉献,而且还是无私的奉献。所谓无私的奉献,肯定不仅仅限于带薪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吧。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工人都是高高兴兴的,不仅谁也没觉得自己上当受骗,而且大家都感到很光荣。现在虽然时代进步了,但这并不是说就一切都得向钱看吧?过去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翁,现在也不是旁观外人吧?现在如果正常的话,员工照样是企业的主人翁,作出一些奉献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有时候失就是得、得也是失,在物质方面得了,在精神方面就可能失,在精神方面得了,在物质方面就会有所失,辩证法不早就告诉我们了吗?现在的很多企业经营起来不容易,带薪休假一类的福利,都会全部摊进企业的成本里,企业成本增加了,他前进的脚步就会沉重一点,他走不动了,员工还忍心和他斤斤计较吗?
所以说,吃亏不是“奋斗者”的通行证,更不会成为“奋斗者”的墓志铭。
吃亏不是“奋斗者”的通行证,更不会成为“奋斗者”的墓志铭。 谢谢两位老师 标题,内容写的都不错老师,祝贺 奋斗者和劳动者都很难啊 喜欢华为,因为任正非的军人气质。奋斗才是成功的阶梯,奋斗不需要怜悯,而应该得到赞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