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需“三盯”:好心情、深爱厂、多实惠
企业的管理者是盯着效益还是职工工作的心情舒畅,是盯着企业的知名度还是职工爱厂如家的深度,是盯着自已的腰包还是职工身上的实惠,这是企业管理者是否践行以人为本的试金石,班组职工如果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小改小革与创造发明的那股劲,那么,那个企业的“以人为本”就不言自明了。员工需“三盯”:好心情、深爱厂、多实惠
江苏苏钢集团公司胡锡成 孙荣昌
说一千,道一万,“以人为本”如果只挂在嘴上,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事例、实例日益增多的时候,再是那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怪状,员工早已深恶痛绝了。没有一个企业的员工不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兴旺发达的,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管理者不把工人放在眼里,好像企业的财富就是那几个数得清的人干出来的。诚然,决策者、设计者、规划者是高明于一般员工,然而,分工的不同而不能使员工的收入、待遇老不见“长”,或者“长”也是象征性的,“长”得不高不快,这样就难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员工希望变“旧三盯”为“新三盯”
盯着效益,更要盯着员工工作的心情舒畅。以人为本,我们员工盼望管理者在写好一篇篇论文的同时,能实实在在把员工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办好和花大力气解决老大难的问题规划好。在找我们的员工操作水平不高,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或者没有自我加压、负重前进,缺乏危机感、紧迫感的同时,也能找找主观原因。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许多成功的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深入到员工中间,询问员工的工作、学习及家庭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困难职工消除一些生活烦恼,这就能让职工心情舒畅,让职工在班组里有使不完的劲。还有些管理者针对企业的一些薄弱环节,叫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奖励献智献能者,发挥职工的潜能。
盯着企业的知名度,更要盯着企业“大爱”。企业的知名度高。产品推销会快一些,效益也可能“水涨船高”,但如果不把职工那种爱厂如家的情愫激发出来,企业的知名度可能不会长久。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愿我们管理者的心,始终放在“大爱”上,就会促进职工“爱厂如家”,“以人为本”就再也不是空中楼阁。有了爱厂如家,质量、品种、安全、环保、低碳、绿色就能一一跟进。质量上去了,品种对路了,信赖度高了,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能自然“流淌”。
盯着自己的腰包,更要给职工更多的实惠。以人为本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职工生命、生活与自身与家庭的发展有制度保证或约定俗成。管理者自然要盯着自己的腰包,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管人要先尊重人,要有为别人着想的“能耐”。“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管理者在关注自己腰包的同时,要多为职工的实惠考虑。职工希望一个科学的、能推动社会性会进步的管理者拥有关心职工与关心自己不相矛盾的境界。关心职工越多、给职工实惠越多,职工就会对企业越给力。所以说,对职工的关爱度决定着职工对管理者的信任度、挖掘生产潜力的深度。因此,那种只想上自己腰包,或者贪欲无止境的管理者是管不好企业的,更有悖于“以人这本”。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是盯着效益还是职工工作的心情舒畅,是盯着企业的知名度还是职工爱厂如家的深度,是盯着自已的腰包还是职工身上的实惠,这是企业管理者是否践行以人为本的试金石,班组职工如果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小改小革与创造发明的那股劲,那么,那个企业的“以人为本”就不言自明。
谢谢liyuling老师的关注与鼓励!! 谢谢张硕御月老师加亮!
我的天那,ljtao老师搞了三只猫,我呆了。谢谢关注!您写的《七月的同心芙蓉--------泉城七月有美景》,去年11月我去了济南,太漂亮了,刘老师肯定也是漂亮城里的帅老师,我去看泉了,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内含了!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