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改出来的
原创 散文诗世界文章是改出来的
赵振元
文章是改出来的。创意是文章的生命,修改让文章成经典。文章百改而不厌,千磨万砺始成金。鲁迅先生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写出好文章,尤其是修改文章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古往今来文章大家的思想共识,也是千古不易的创作道理。比如,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重写了8遍,等等。《红楼梦》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作之一,代代相传,永放光芒。《战争与和平》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都是极其巨大的,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名著。
文章是改出来的。有的人以为写东西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那是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或者从来不做文章的缘故。毛泽东可谓文章高手,然而却鲜有人知道他修改文章的殚精竭虑和不厌其烦,甚至一篇文章一改20多年,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决不发表。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P15~17)在《同长征、艾地的谈话》一文(1956年3月24日)中,记录着这样的对话: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艾地跟毛泽东讨教:“印尼有许多同志认为毛主席思想成熟,写文章一定是一气呵成,不必修改。”毛泽东回答说,“那样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头脑、思想反映客观实际,无论什么时候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确。无遗无误。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写《新民主主义论》时,许多东西在起初是不明确的,在写的过程中才逐渐明确起来,而且经过反复修改,才把意思表达得比较准确”。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修改文章有过精辟论述,他说:“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文章是改出来的,诗人也是文章修改的典范,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让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这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是杜甫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抒怀之作。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触景生情,感慨万端,抒写了他的人生感悟。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也成为人们追求写作奇迹的真谛。
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了以后,不妨多看几遍,正式出版前,要反复校验修改,不放过一个错误。文章写出来,可先在朋友圈试发,看看反应,发现错误,予以纠正,增加润色,使文章日臻完美。
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是前提,如果不把当时的灵感与想法迅速地写下来,记录下来,那么改也无从下手。因此,快速地写下来,把无比珍贵的创作灵感保存下来,这是好作品的基础。一切经典,创意总是最重要的,而把创意变成一篇优秀的文章或有价值的诗篇,则是一个艰苦的深化过程。
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社会,短视频、短信,互相转发,都已成为潮流。信手拈来,不想费力,亳不动脑,成为主流。这样就让我们慢慢地远离了原创,远离了原著,留下的只是千篇一律的文章与没有主见的躯壳,离时代、科技、文化的原创世界主流越来越远。
2024.6.12晨
赵振元,浙江平湖人。管理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游记作家、词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十大改革新闻人物、亚洲管理创新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2004年与2020年两次荣获全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在2023年11月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光伏20年·20名功勋企业家”称号。2024年6月,在第十七届上海SNEC光伏大会上,被授予“全球太阳能领袖”。现任十一科技董事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副会长、中外散文诗学会执行主席、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长、《散文诗世界》名誉主编、无锡新能源商会理事长。已出版散文诗集多部,《管理随笔》八部。与太太张小平合著游记《行走在远方》《外面的世界》《一路风尘》《人在旅途》(上、下册)《我在这里等你》(上、下册)等。他作词的《小宝宝》《老伴》《妈妈》《嘉兴美》《无锡美》《巩义美》《宜兴美》《西域情歌》等,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