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4-7-22 09:26:12

刘亮程: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需要用散文来呈现

211写作课堂

60多年来,刘亮程从不骑马飞奔。
他一直是村里的“闲人”,不忙于春耕秋收,却爱欣赏大自然里的日出日落、花谢花开。
1994年,这位自称“心高气傲的乡村诗人”刘亮程,离开家乡沙湾,只身去乌鲁木齐打工,诗歌写作也因此中断。
某个夏日的黄昏,夕阳西下,他走在城市的街头,回头望向家乡的那一刻,脑海里浮现出此前无数个悠闲的傍晚,漫天的晚霞将所有的草木庄稼、房屋以及晚归的人们染成了一片金黄,他坐在村里定定出神。
那一刻,他决定改用散文来书写自己的生活。
“散文是慢艺术。慢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了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它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
宿舍里,他每天沉浸在孤独的文字里,回忆那慢得出神的童年、少年、青年,离开后夜夜魂牵的故乡。
他断断续续写了十余年,78篇。终于写完了他一生的故事——《一个人的村庄》。
1998年该书出版后,震动文坛,20余年长销不已。
他用诗一样优美的文字,写下了故乡黄沙梁村庄里的一事一物一景,让远在荒野的村庄瞬间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只动物……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泥土透着阵阵清香,风沙拍打在皮肤上的灼痛感,历历眼前。
他还借乡村的物事记录下自己对故乡与生命的思考——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
“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早晨,时候到了人会自己醒来。”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
……
《一个人的村庄》,既是刘亮程一个人的百年孤独,也是我们所有人四季里的花落花开,是无数游子心底里最温暖的故乡所在。他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平等,对大地的博爱与哲思,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城市里迷惘焦虑着的人们的心灵深处。
他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在不断邀约散文作家,为我们分享散文写作的秘密。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等7位作家已加入了我们的第一季课程。
今年,刘亮程老师也终于答应了我们的邀请,将与蒋蓝、沈念、江子、苏沧桑、胡竹峰等五位散文家一起,加入我们散文写作的第二季课程。
此前在菜籽沟木垒书院给孩子们讲散文课,刘亮程曾表达过自己对于语文老师“屠宰式”赏析法的不同看法,“贯穿一篇文章的情感和氛围是她的气息。她有温度,有情感,有脉搏,有心跳。我们阅读时会被她感动,这正是文章最有价值,也最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的,而不是简单地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
这次他在课程中告诉我们,写散文要抬头往天上看,要学会出神,要会做梦,“不要低着头写作到底”,那样会“把土地中的苦难写得愈加苦难,把生活中的琐碎写得更加琐碎,把生活的无意义无味道写得更加的无意义无味道。”

dongzi 发表于 2024-7-22 09:26:33

写散文要抬头往天上看,要学会出神,要会做梦,“不要低着头写作到底”,那样会“把土地中的苦难写得愈加苦难,把生活中的琐碎写得更加琐碎,把生活的无意义无味道写得更加的无意义无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亮程: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需要用散文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