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饭碗”端得稳“吃”得香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让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职工“饭碗”端得稳“吃”得香
□记者高竹君
本报讯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的引领下,持续提升技能人才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并将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与职业晋升、资格认定、专项激励等挂钩,加强技能创新成果激励和荣誉表彰力度,让职工技能“饭碗”不仅端得稳,还“吃”得更香。
据了解,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引领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着力打造出一支470余人“爱党报国、技艺精湛、敬业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目前,在这支工人“铁军”中,拥有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117人,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占比25%。3年来,公司工会组织技能人才参加“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共50人,参加“海河工匠杯”获前三名4人;搭建日常工作竞赛平台,3年来组织开展“立功立项”“劳动竞赛”“青年先锋队”等三大活动51项,共1500余人次参与,极大激发了职工队伍热情。
同时,公司工会健全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激励,积极对接推优,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走出去、亮出来;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推动技能人员分类评价全覆盖,高技能人才平均薪酬增幅不低于同层级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增幅。在一系列的正向机制的激励下,公司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获得职业晋升,并取得了公司发放的专项奖励,仅2023年至今累计发放技能人才专项奖励近200万元。以“大国工匠”、ROV(水下机器人)领航员韩超为例,他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ROV领航员,曾获得专项激励10万元。
公司还推动产教融合落地,为技能人才“建池子”。联合在津职业院校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2023年7月5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联合举办“智能制造学院首批订单班”,对20余名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充分依托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人才培养基地优势,通过“订单式”学生培养、学习实践、专项培训等方式,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该举措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区域辐射作用,推动天津海洋装备产业联盟人才共建共享共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优势互补。近年来,公司已培育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刘海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志波为代表的大国工匠、行业工匠等百余人,为赋能海洋装备产业、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