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悬而未决的《工资条例》想说爱你不容易
黄勇
从事一样的工作却拿着不一样的收入,在更为艰辛、更为危险、更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收入却远不及那些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强度轻松数倍的群体,可是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中,随时洋溢着他们的气息,他们却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群体。但是他们因为收入的低下,生活条件长期落后,在城市化进程中却难谋一栖身之地,在自己为之奉献这片土地想拥有一个当地人的身份是何以的艰难。这使得他们的父母成了“空巢老人”,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他们的列车成为了“农民工专列”,这是一个时代的特有产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平等的气息。
在任何一个用人单位,我们都可以随意发现,正式职员的工资收入与临时性(或叫非正式的)员工收入差距巨大,可是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却截然相反。自己的付出和收入成反比,抛开这个怪现象不谈,如果我们就此换个话题,如果遭遇这样显失公平的境遇,没有人不会问,这公平吗?可是在这个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行业,在这个工资待遇极为不公领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且可悲的是,它居然被所有的人所接受。
于是乎,早在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已联合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多家部门和组织开始起草叫作《工资条例》的法规。但三年已过,条例出台仍无确切时间表,目前负责总牵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未谈及出台细节。这又究竟是怎么了,难道还要让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继续这么无节制地煎熬并忍气吞声下去吗。
不可否认,这部《工资条例》确实涉及到包括劳工标准、同工同酬等等“实体性的问题”太多,需要处理的细节也很多了,其难度和阻力确实不小,但这并不能成为这部法规迟迟悬而不决最好的借口,我们看到前日北京市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意图建立完善的涨工资机制,保障低收入者不被上涨的物价抛在后面。《意见》中提出十项涨薪举措,并要求将举措分解量化,纳入区县部门考核体系,以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最低工资线去年以来被迫上涨、但政府尚无进一步动作的背景下,北京成为细化涨薪标准的“吃螃蟹”第一市。
在为北京市积极出台保障工资增长机制举措叫好的同时,也呼吁我们的《工资条例》能尽快出台,希望它能真正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千万别让它成为爱莫能助的一纸空文。 无可挑剔,写得好,祝贺你!
回 2楼(张而不扬) 的帖子
谢谢老师,还请多拍砖哦,呵呵 这个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行业,在这个工资待遇极为不公领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且可悲的是,它居然被所有的人所接受。黄老师,写得精彩啊! 还请老师们多拍砖哈 农民工工资啥时候能实现同工同酬? 学习了 还请老师们不吝赐教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