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1053期】以人为本,慎入“能人”误区
当我们用“马太效应”催生着“能人”越来越“富有”,越来越让这些“能人”与普通职工的距离更远时,是否想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误区,是否意识到,我们苦心经营的一个城堡已变得岌岌可危了。【跟帖:1053期】以人为本,慎入“能人”误区
金银贵
“队长,我们要求调个队,你如果再不给我们签这个字,我们从今天起,就不上班了!”
“干得好好的,怎么就想到调队?我们队可是收入最高的队哟!”
“我们不管,反正就是要调!”
9月7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掘进6队办公室,支部书记邹望看着前来申请调队的员工陈军、蒋文佐两人悻悻的表情,他怎么也想不通,要知道,他们队可是屈指可数的高收入队,很多员工想来还来不到。可今天,他们两个却要脱离这个队,这真叫人费解。
“你说说,这次推荐读成人学校,你问过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没有,你们难道就知道我们不想进步,不想多学文化?你让我们还有啥子奔头?”
“进人才库,咋就没我们?难道就那些班长是人才,我们就不是?”陈军、蒋文佐两人排炮般的话,轰得邹望无言以对。
2011年以来,掘进6队开始大力发展人才步伐,将班组一些表现能力强,具有较强实力的班组长列入人才库,大力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到其他矿进修,推荐读成人学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能人”。用他们的想法,没有这些管理突出的班组长,班组还真不知道会是啥子样子,可能早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在将两人情绪稳定下来后,邹望渐渐的明白,自己已误入到了一个以“能人”为中心的管理误区,这样的发现,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不由想到曾有个矿在培养人才时,将一位已年满50的“能人”推荐去读成人大学,虽然这位“能人”多次找到矿上说自己年岁已大,等读了书出来都退休了,还是将这有限的名额给其他人吧,结果,这个矿的领导就是不准,以至这事成了一个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很多有抱负的员工毅然决然要离开那个矿,另谋出路。
邹望在送走陈军、蒋文佐两人后,进行了深深的反思,并重新打开电脑,他要将全队人再次进行筛选,要将有一技之长,有管理能力的普通员工都列入到人才库里去。并暗自下决心,要将下次推荐读成人学校的名额向普通员工敞开。 支持与学习!
在理,支持 抓得好,好新闻 谢谢各位老师的鼓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