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9-8 21:20:55

基层是孕育新闻的巨大摇篮

                                                                      黄勇

       新闻,来源于人民,蕴藏于生活,服务于大众,植根于基层。撇开人民,新闻无从谈起;远离生活,新闻便是空洞的理论;背离大众,新闻便失去意义;脱离基层,新闻便没有了生命。而新闻工作者广阔的天地在基层,新闻工作者最耀眼的舞台在基层,孕育新闻的巨大摇篮仍就在基层。
       新闻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群众实践的写照。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应该以真实性为先决条件。而现如今,新闻失实、有偿报道事件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7月至10月的短短4个月内,新闻出版总署便通报了某报9月11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某报7月31日转载题为《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某报10月14日刊载题为《年底前“政策利好不断货”》的三起虚假报道事件。
      时下,新闻行业竞争激烈,对于一些热点新闻,时效性强的消息,为了抢占先机,提高媒体竞争力,新闻工作者不遵循基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新闻人脱离群众、远离基层的工作作风造成行业自律的缺失,导致新闻失实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新闻工作的深思。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们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是社会正义的“守望者”,承担着揭露、评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而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则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操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在,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掌握民意,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走进生活,才能贴近群众,新闻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发现挖掘来自于生产一线、百姓生活、社会众生中最具有价值的线索,倾听最原始的、最本质的、最真实的声音,采写最客观、最受群众欢迎、最能具有公信力的报道。只有深入基层,用媒体敏锐的察觉力,新闻人敏感的职业心,正义者舆论的监督力,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采编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真实、可信、高品质的新闻报道,为全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文明、正义、和谐的舆论环境。

bhx2000 发表于 2011-9-8 21:40:30

好文章,支持

bhx2000 发表于 2011-9-8 21:40:38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9-8 21:45:19

回 2楼(bhx2000) 的帖子

还请老师多指教哦,

baihuahe 发表于 2011-9-8 22:07:47

初卫平 发表于 2011-9-9 12:34:22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9-9 12:59:37

回 4楼(baihuahe) 的帖子

谢谢老师支持,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9-9 13:00:04

回 5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老师支持,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1-9-9 21:12:18

支持   学习!

初爬格子 发表于 2011-9-9 21:59:25

回 8楼(连续风格) 的帖子

谢谢老师支持,还请您多赐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层是孕育新闻的巨大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