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月饼打税事小 承载民生问题大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没进入农历八月,从满街月饼中已经嗅到中秋节的气氛。进入八月,节日的味道更是越来越浓,街上的水果一天比一天品种花样多,月饼的品种不下几十种,百姓开始置办中秋节的的节货,也有不少人大盒小盒拎着单位发的月饼,身在远处的亲人们开始计划着回家团聚。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年年吃月饼,月饼年年吃。可是到了2011年人们还没开始吃月饼,由发月饼打税引起了人们的不悦和议论,为什么月饼税此时成为焦点呢?
这是由好几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的,一是今年,特别是近期物价尤其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居高不下;二是个税修改起征点的高低让工薪阶层纠着心;三是百姓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对发月饼打税不满,具体反映出三个问题:
一是纳税与用税不透明。百姓即不了解日常都应该什么缴纳什么税费又不清楚国家收取的税用于什么,导致听说发月饼还用交税不能接受的实事。
二是对于百姓承担的税负过重种类繁多的问题的集中显现。多年前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全球第三。在现行个税制度下,工薪阶层的人会是最痛苦的。因为很有钱的人是很多办法避税甚至逃税的,而工薪阶层的人在单位代扣代缴的安排下,避税、逃税的可能性不大。在百物腾贵的预期下,工薪阶层的负担又比较重,应该感觉是最痛苦的。如果企业发块小月饼再征税感到不解,政府为什么和我们百姓过于不去?
三是中秋发月饼本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连这也要打税,那我们还如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呢?
基于以上认识,人们对月饼打税持不理解和反方意见的占了绝大多数。
作为高层层面,应该透过月饼打税引起百姓不满的这件焦点问题,深刻思考问题背后沉重的民生问题,房价控制效果不明显,物价连连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更是居高不下,8月份CPI还高达6.2%,税负过重,收入增幅缓慢,生活压力加大。民心不稳地动山摇,意识到问题的积攒会从量变到质变。税不在轻重,只要用在百姓身上,也还能接受,问题是我们吃个小月饼都要打税,可纳税人血汗钱花在什么地方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今天建明天拆;庞大的财政养活着多少不尽力不干活的官员;一天的公款吃喝住行花销高达几千万,腐败官员还不算数。所以说,像月饼打税这样的民生问题绝对不可小觑,置之不理,需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再不能伤着百姓的心,让百姓走出“谈税色变”的阴影,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作为普通百姓层面,应该认识到党和政府重视并有能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不,中央政治局九常委中秋前密集调研 看重民生问题,中秋节被列为公休节假日,个税起征点调低等等,切不可在此问题上过多纠结,何不换一种心情和角度理性思考看待问题:
首先,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此已有明确的规定,那我们就该积极纳税。相信在中国法律的制定考虑问题是全面长远的,而我们大都是从个人利益考虑的。况且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计算,一盒中档月饼也打不了多少税,如果发月饼不打税,那对于不发月饼的其他大多数人公平吗?
其次是发月饼打税,说明我们的工资总收入还是比较高,占工薪阶层里的少数,再说能发月饼的单位也是少数的,在中国大多数人是享受不到这份礼物的,少之又少,我们应高兴才是,如果听到发月饼打税,就不发了,那不更是得不偿失。
再次,月饼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不应打税,合理合情但不合法。虽然中秋月饼寄托着人们不少精神文化,但他毕竟是食品实物,个税如何能单列不打税呢?想想如果传统文化的东西都不打税,那我们参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也不用买门票了?
另外,还应明确的是,月饼打税虽然是被自愿难接受,切不可“羡慕”偷逃漏税者,两者之间是守法与犯罪的区别,我们还是作个守法公民吧。
提着月饼回家过节,烘托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享天伦之乐,品名茶吃月饼赏月亮,吟诗作画,其乐融融。千万不要让小月饼打税坏了我们过节的心情,辜负了这般良辰美景。 看完文章更糊涂了。 感觉像是中方看法! 金老师笔头真快,由问题着手,再分析论证,相当到位。 毕竟是中秋节的话题,还是用诗开头吧,另外还是想把话说的轻松点,既是没说清楚,也好! 中秋节老师都忙啊,我写事评改事评忙,看在这点上,还不支持我一个!呵呵! 支持哦 中秋节的事评在说明论述观点同时,还应该具有散文化的韵味,以符合中秋传统佳节的气氛!
不要火药味太浓,不好! 千万不要让小月饼打税坏了我们过节的心情,辜负了这般良辰美景。 赞同征收月饼税关系民生大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