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将 发表于 2025-2-15 13:52:12

一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向“绿”而行 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

央视网消息: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过后,我国南北各地的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也纷纷开启。在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一个兼具污水处理和河流补水功能的人工复合湿地系统正在建设。
这个总投资近1.2亿元的工程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投入使用后,每日可将县城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2万立方米尾水净化成Ⅲ类优良水质,并同步向汾河进行生态补水。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84092047.png从2023年起,山西省在汾河流域陆续开工建设了水生态修复、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285个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40亿元,超过六成工程已经完工,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目标。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84628076.png在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也接近尾声。在石柱县藤子沟水库,一个集湿地保护、休闲旅游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这个项目包括了3.2公里的环水库生态缓冲带、300亩山地共生型梯田湿地等。https://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85644155.png自2022年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以来,工程总体进度已达96%。https://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90348933.png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副处长蔡建军称:“我们探索了‘生态修复+’这样一种修复模式,把生态修复和产业、农业、旅游结合起来,解决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世界首艘带碳捕集功能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实现环保与节能目标 计划本月底交付使用春节假期刚过,一批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陆续取得新进展。近日,在上海市长兴岛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世界上第一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计划于本月底交付使用。
https://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91262571.png这艘船长333米、宽60米,日产原油量可达12万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捕集航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能利用废气热能发电,实现环保与节能的双重目标。这一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海上碳捕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https://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2/15/2025021513391997964.png海上油气作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统计,2023年全球海上油气生产加工作业共排放约3800万吨二氧化碳,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将增加到近5000万吨。碳捕集和封存设备为海上油气生产加工作业的减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也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向“绿”而行 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