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要不要补?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牵头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利用引导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将丰富辅酶Q10的食物来源,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来补充辅酶Q10,但天然饮食中辅酶Q10的含量通常较低。相应补剂的研发极大补充了人们获取辅酶Q10的途径。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辅酶Q10在维持人体机能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所有人都适合补充这种营养素?人体由几十万亿个细胞构成,细胞的状态直接关乎人体健康状况。当细胞能量充足时,身体各个器官便能正常运转;反之,人就会感到疲惫、倦怠,甚至出现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细胞能量充足呢?在细胞中,有一个重要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它负责把食物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能量,并供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而这个“能量加工厂”的“发电机”,便是辅酶Q10。它是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负责传递能量转化时所需要的“燃料”——电子。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加速身体衰老进程。而辅酶Q10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能够及时清除自由基,维护细胞正常功能,延缓身体衰老速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自行合成辅酶Q10,无需要外源性补充便可满足自身对辅酶Q10的需求。”陈晓亚介绍道。“我们自身合成的辅酶Q10是人体内辅酶Q10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合成辅酶Q10的能力逐渐降低。通常30岁至40岁的时候,辅酶Q10的合成能力开始下降,老年阶段较明显。”上海市胸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吴慧文说。 由于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物质,食物里的辅酶Q10的吸收和脂肪吸收是同步的,如果有脂肪消化不良的话,如胰、肝功不好,理论上可以考虑补充。长期吃素的老年人也要格外注意,这类人群本身辅酶Q10的合成能力下降,如果来源又不足,体内很容易缺乏辅酶Q10。 辅酶Q10会参与到人体能量的合成过程中。缺乏辅酶Q10会影响到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心肺肝肾等器官的一些功能。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外界压力、过度劳累、慢性疾病等因素也会加剧人体内辅酶Q10的大量消耗。40岁后大多数人体内辅酶Q10含量会进入低水平状态,会出现身体容易疲劳,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出现皱纹和色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大脑还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在人们的日常膳食中,深海鱼、动物心脏和动物肝脏中含有较高的辅酶Q10,每千克沙丁鱼中约含有33.6毫克辅酶Q10,每千克猪肝中约含有25.1毫克辅酶Q10。而蔬菜瓜果中的辅酶Q10含量则相对较低,如每千克青菜含有3.2毫克,每千克猕猴桃含有2.4毫克。 富含辅酶Q10的米饭和低钠盐、含钾盐类似,都属于特定营养素强化性食物。在需要补充的前提下,亚健康人群可以选择性地摄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