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门诊,是健康新希望还是医疗资源浪费?
在刚刚过去的 3 月 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透露,将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行动,并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广泛热议。截至 3 月 11 日 22 时,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起的关于体重管理的互动讨论,阅读量已超 700 万。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 年版)》,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4.3% 和 16.4%。肥胖不仅影响外观,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紧密相连。甚至香港理工大学仇安琪团队的研究表明,长期肥胖会影响成年人的大脑形态、功能连接和认知功能。面对如此严峻的体重问题现状,体重门诊的设立似乎正当其时。
一些已经开设体重门诊的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从饮食、运动到心理等全方位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比如湘雅医院的肥胖诊疗中心,联合内分泌科、减重代谢外科、健康管理中心等,让患者得到更科学、全面的治疗。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体重管理更多依靠个人自律,设立专门门诊是否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体重门诊能否真正改变人们长期以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各位朋友,对于体重门诊的设立,你是怎么看的呢?它是解决体重问题的有效途径,还是会成为医疗资源的负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你的观点和想法。
本帖最后由 Jane13764 于 2025-3-12 09:27 编辑
正如数年前人们避如蛇蝎的“心理咨询”一样,体重门诊的设立是以科学的手段参与进人民的生活。我们可以在各大平台看到因不良方式减肥、减重引起的人身伤亡报道,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官方渠道才导致有需求的人们没有寻求帮助的合适手段。从《膳食指南》,到《成年人肥胖食养指南》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层面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关注关心。以23年为例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4.8%,肥胖率为14.1%,合计超重肥胖比例达48.9%。2023年肥胖人数从2022年的2.4亿增加至2.5亿年增长率达4.66%,肥胖人群中81.8%患有脂肪肝等其他病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疾病群体。体量如此之大正式成立体重门诊是市场需求更是人民的需求,它的普及定然能够减轻医疗资源负担。防患于未然是神医的技能,而早期干预体重增长必然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例。而且可以引起民众的关注,正视肥胖问题,其次有科学的渠道去解决体重问题。以上是我的观点,体重问题曾经一度与爱美联系到一起,在我的理解体重是健康问题自爱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