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高发季节,水痘和手足口病作为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受到家长关注。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健康提示,针对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特点及科学防控措施作出权威解读,呼吁公众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健康屏障。孩子得水痘后有哪些表现?如何做好预防与处置?欢迎讨论。专家表示,儿童可接种两剂水痘疫苗(首剂12至18月龄,第二剂4至6岁);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结痂,需居家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若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化脓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新生儿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需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也是春夏季常见传染病。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发生变化:虽然流行强度较高,但重症比例明显下降。2024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比例较2009至2019年间平均水平下降97%,流行强度呈现“双峰”特征,第一个高峰为5至7月,第二个高峰为10至11月。 专家表示,儿童可接种两剂水痘疫苗(首剂12至18月龄,第二剂4至6岁);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结痂,需居家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若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化脓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新生儿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需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也是春夏季常见传染病。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发生变化:虽然流行强度较高,但重症比例明显下降。2024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比例较2009至2019年间平均水平下降97%,流行强度呈现“双峰”特征,第一个高峰为5至7月,第二个高峰为10至11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为典型症状,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早期症状为发热,随后出现口腔黏膜疹及手足部红色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臀部、四肢亦可见皮疹。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极少数可能引发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好以下6点,包括: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手卫生,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减少聚集;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清洁消毒;积极接种疫苗,目前,EV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