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9-24 14:17:43

(国庆特别节目之狙击手)39℃高温下每天训练10小时 记者见证狙击手苦练过程

http://res.news.ifeng.com/dci_2011/0822/ori_4e515e4990f6b.jpeg 

    39℃的高温下,背后还有人吼声、马叫声等干扰,假如狙击手不能气定神闲,枪管上是无法叠加4层弹壳的
      20日上午,35名空军挑选出来的狙击手实弹100米精度射击、100米指定目标射击、150米运动目标射击、隐蔽渗透狩猎射击、跨越障碍抢占阵地射击五个项目,在教练的“开始”声中展开。连续2日,驻鄂空降兵某师射击场地面温度39℃,本报记者全程见证了狙击手烈日下苦练百步穿杨绝技过程。

      当狙击手要经过特殊考试

      指挥狙击手训练的副营长岳邦建,是个皮肤黝黑、壮实似牛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挑选狙击手首先是要那些平时不爱讲话,脾气较温和的战士,此外,还要经过不为人知的三项特殊考试,第一,竖着垒弹壳,将空弹壳竖着往上垒,一般人垒到3个就会倒,狙击手不能少于6个,最多有垒8个不倒的,第二,数米粒,在最短时间内看谁数得最多,最准,达不到标准的,淘汰。第三,写数字,规定时间内从1写到207,别认为这个简单,能快速写到87不出错的人很少。写到207不出错的那就能当狙击手。

       烈日下趴2小时不动弹

       刚夺得全军狙击手射击大赛特等狙击手荣誉的桑飞、赵宇龙和潘红涛,是这次狙击手集训的教练加队员。他们三人各带一支小分队,简单讲解卧姿瞄准要领后,下达了卧姿瞄准命令,大家立即趴在晒得发烫的地面开始瞄准,这一趴就是2个小时。
       记者逐一走过他们的身边,只见战士们的迷彩服早已湿透,头上的汗水顺着两边脸颊往下流,但没有一人动弹一下。他们要做到在各种复杂战术背景下,达到10发子弹90多环的成绩,不出汗、不掉肉是绝对不行的。
      2小时过后,教练下达起立的口令后,从瞄准位站起来的狙击手们,胸前已是汗水和黄土都成了泥巴,他们第一件事是冲向靶场中间的大铁桶,舀起凉茶水一个劲儿猛饮,几分中后再重复饮一次。
       岳邦建统计了一下,在烈日和高温下每天训练10小时,战士们平均每人喝水6斤多。夜间的训练难度更大,红外瞄准镜外的狙靶目标反而缩小4倍,但越难越能出训练效果。

       扛着100斤的圆木奔跑

      所谓狙击手,绝不只是身披伪装网、脸上涂着油彩,钢枪上缠着草绳的标准形象。他们的百步穿杨术也不是在常人想象的普通环境中产生的。在全军狙击手特等射手奖荣誉获得者桑飞的带领下,记者见识了跨越障碍抢占阵地射击这个项目。只见100米的距离内设置了2道共30米的铁丝网、2道高墙障碍、一个负重奔跑项目。教练的秒表一按,狙击手飞似地翻越2道2米高的高墙障碍,接着卧倒在地,匍匐前进在低矮的铁丝网下,动作稍不规范,很有可能被铁丝网弄得皮开肉绽,好容易爬出铁丝网,还有一根50公斤重的圆木等着,狙击手把枪往后一背,扛起它,来回奔跑20米,放下时,狙击手已是气喘吁吁,只见他们利索地拔出枪,20秒完成4发子弹的射击。普通人连站稳都难,但狙击手们跟没事一样。据说这只是简单的训练科目。
       全军特等射手潘红涛说,面对在直升机在悬停和飞行状态下射击的活动目标,还有岸上对水面目标、水面对岸上目标、水面对水面的活动目标射击,风大、浪大、睁不开眼、噪声震耳等复杂条件,训练的难度相应更大。
       昨日下午,模拟战术背景训练开始后,狙击手们的背后突然响起了隆隆爆炸声、人吼声、马嘶声、电闪雷鸣等嘈杂声音,这些都是故意设置的,目的是让狙击手们在复杂的条件下做到气定神闲,只当没有这些存在。

来源:武汉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庆特别节目之狙击手)39℃高温下每天训练10小时 记者见证狙击手苦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