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6:41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刘耀生 高飞6月15日,由中铁二局参建的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供电系统顺利通过单位工程验收,这条贯穿东莞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向全线开通运营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8_4096x10000.jpeg验收会议现场为确保验收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来自住建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专业工程师、技术专家组成验收团队,分别前往金桔站—松佛站区间、荔香湿地公园站—凤山站区间进行实地验收。现场,专家们对疏散平台的稳固性、杂散电流收集网的安全性、接触网汇流排的导电性以及变电所的运行情况等进行了仔细查看,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此外,验收组还对施工过程中的图纸设计、技术交底、材料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核。经过紧张工作,各方代表一致同意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供电系统通过单位工程验收。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9_4096x10000.jpeg现场验收合影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是东莞市市域骨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串联起水乡新城、中心城区、松山湖、东南临深片区,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开通运营后,1号线将成为连接东莞市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通勤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7:0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丰6月17日,贵州盘州市举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暨快递进农村车辆交付仪式,35辆新能源车完成交接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批车辆将服务40个邮政普服网点,辐射302个建制村,标志着盘州在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4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5_4096x10000.jpeg看着一字排开的新能源汽车,快递员们对进村快递服务充满了期待。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6_4096x10000.jpeg“原来我们是开自己的车,感谢邮政公司给我们配了邮政车,让我们更方便地服务老百姓。盘关各个村相隔有点远,我们会竭尽所能,服务好每个村民。”盘州市邮政分公司盘关邮政支局投递员何玉香高兴地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7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8_4096x10000.jpeg盘州市交通运输局和盘州市邮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驾驶员代表现场交付车辆钥匙后,车辆有序驶出,开启服务农村的新旅程。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49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0_4096x10000.jpeg“快递进村”是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举措,能让农村群众更快、更便捷地收到邮件和快递,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务,也能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实保障。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1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2_4096x10000.jpeg“以前,很多偏远乡村快递进不去、农特产运出来又慢又贵,成本高、效率低,老百姓网购不方便,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这批专用车辆交付,依托我们优化整合的客运和邮政网络,能把邮件、快递直接送到村,甚至送到点,大大缩短了时间和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收寄包裹。”盘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和川说道。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4_4096x10000.jpeg下一步,盘州市邮政分公司将优化配送路线,确保邮件“当日达村、当日投递”,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高效的快递服务。同时,严格规范车辆使用管理,建立全流程监督机制,加强与交通、邮管等部门及民营快递公司的联动,探索“邮政+交通”、邮快合作融合发展模式,让农村物流网络更畅通、更惠民。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5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6_4096x10000.jpeg“我们会依照集团公司以及省公司的要求,按照直投到村的工作要求,把我们的这批车实实际际的用到村上,切实为村民服务。我们的服务频次会由之前的周三班、周五班变成周七班,让快递包裹每一天都能够进到村里面去。”盘州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黎丽莎说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7:2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史靓儒“隔离开关远动改造施工,相当于给供电设备增加一根‘控制神经’,各项参数精度误差必须严格把控。”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南昌维管处南昌维管段宜春供电工区工长王涛日前在预想会上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8/2470257_4096x10000.jpeg据悉,沪昆铁路自2006年投入运营,牵引供电设备已达到大修年限,隔离开关升级改造为远动设备后,既便于对线路供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还可以从调度端快速判断线路故障位置,远程处理远动通道中断的故障隐患,大幅度提高设备供电可靠性和检修效率,由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供电设备升级攻坚战就此打响。虽是初夏,现场作业组成员仍然忙得汗流浃背,橙色的工作服留下了一道道白色印记。从开挖顶管到敷设安装再到最终调试,他们全神贯注、默契配合,耐心地测量并记录下一组组数据,仔细核对每一项电压、电流数值,认真调试每一个开关的分合变位情况,确保实现远程遥控的功能。截至目前,南昌维管段已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管内隔离开关远动改造25台次,有效缩短了供电设备停送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维便捷性,倒闸操作迈进“智”时代。同时,进一步实现了供电可靠性,为铁路供电设备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柳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7:34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476.jpg?r=17502731598056月18日上午,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取得关键进展——投用于该工程的国产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平稳始发,标志着全国首座机械法竖井初雨调蓄管廊步入重要施工阶段。上海虹莘调蓄管廊工程是国内机械法竖井施工的里程碑项目。建成后,可拦截初期雨水,显著减轻城市管网压力,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排水系统。任志宏 张玺 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8:0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嘎桑才旦浩麟 陕容“今天是措那湖站站台帽病害整治最后一天,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作业,现场防护员一定要严格执行3至5分钟通话记录,确保人身安全。”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79.jp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80.jpg措那湖站,格尔木房建生活段拉萨房建综合维护车间拉萨综合工区工长晋美多吉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提示。“由于常年经受大风、低温、强紫外线等高原极端气候的影响,高海拔地区车站站台帽容易出现抹灰层松动空鼓、花岗岩饰面板缝隙变宽等隐患。”工长晋美多吉介绍说,为确保站台设备设施安全,格尔木房建生活段组织骨干力量,对管内高海拔地区各站站台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各类隐患集中予以整治,确保站台设施和行车安全。“在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区’,每一次抬手、弯腰,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工长晋美多吉带领职工们手持工具,艰难地进行测量、拆除、切割、拌水泥等工作,电锤的轰鸣声与呼啸的风声交织一起,严重的高原反应使职工们头晕目眩、胸闷气短,但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精准操作,拆除一块块开裂空鼓的抹灰层。在处理松动的花岗岩饰面板时,职工们趴在冰冷的站台边缘,仔细检查每一个固定点,用专业工具重新进行加固、黏合。风声不断,站台上,拆除旧部件、安装新的加固材料、清理站场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经过72小时的连续奋战,17时30分,措那湖站站台帽病害整治全部结束,整治后的抹灰层平整牢固,花岗岩饰面板紧密贴合,站台帽焕然一新,限界全部符合标准,如同给站台穿上坚固的“铠甲”,为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8:21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嘎桑才旦浩麟 陕容“今天是措那湖站站台帽病害整治最后一天,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作业,现场防护员一定要严格执行3至5分钟通话记录,确保人身安全。”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79.jp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80.jpg措那湖站,格尔木房建生活段拉萨房建综合维护车间拉萨综合工区工长晋美多吉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提示。“由于常年经受大风、低温、强紫外线等高原极端气候的影响,高海拔地区车站站台帽容易出现抹灰层松动空鼓、花岗岩饰面板缝隙变宽等隐患。”工长晋美多吉介绍说,为确保站台设备设施安全,格尔木房建生活段组织骨干力量,对管内高海拔地区各站站台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各类隐患集中予以整治,确保站台设施和行车安全。“在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区’,每一次抬手、弯腰,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工长晋美多吉带领职工们手持工具,艰难地进行测量、拆除、切割、拌水泥等工作,电锤的轰鸣声与呼啸的风声交织一起,严重的高原反应使职工们头晕目眩、胸闷气短,但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精准操作,拆除一块块开裂空鼓的抹灰层。在处理松动的花岗岩饰面板时,职工们趴在冰冷的站台边缘,仔细检查每一个固定点,用专业工具重新进行加固、黏合。风声不断,站台上,拆除旧部件、安装新的加固材料、清理站场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经过72小时的连续奋战,17时30分,措那湖站站台帽病害整治全部结束,整治后的抹灰层平整牢固,花岗岩饰面板紧密贴合,站台帽焕然一新,限界全部符合标准,如同给站台穿上坚固的“铠甲”,为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8:36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赵辉 张冬梅6月16日傍晚,青海唐古拉地区飘起沸沸扬扬的大雪,天地白茫茫一片,气温骤降至冰点。19时许,在海拔5072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车站唐古拉站站台,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电务段电子检修与信号检修车间17名职工整装待命,按计划要在90分钟的“天窗”内完成本站信号设备集中修作业,相当于为信号设备进行一次集中“诊疗”。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91.jpg自6月9日以来,格尔木电务段组织电子检修和信号检修两个基地车间业务骨干,对青藏铁路格拉段29个高海拔车站机械室电源屏、信息、联锁等信号设备开展地毯式检查,汇总分析问题隐患,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彻底解决信号设备潜在隐患,为天路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多日来,天路职工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胸闷、失眠等症状,争分夺秒展开检修,检查整治稳步推进。“‘天窗’命令已下达,作业时间19时25分到20时55分,可以作业。”19时25分,对讲机中传来驻站联络员蔺周余的声音,职工们背起工具包迅速进入机械室,按照各自分工立即分头展开作业。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793.jpg“在这里,拧一颗螺丝都会喘气,但我们的标准可不能降。”信号检修车职工李福香强忍着缺氧带来的眩晕对旁边的同事马海花说,集中修开始前,她和马海花主动请缨,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精检细修,在机械室,她们常常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在一座电源屏前,职工李权融正手持手电筒,半蹲着身体,全神贯注检查设备内部配线是否存在破损老化现象,每过几分钟都要停下来大口喘气。“高原极端环境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每个接头、焊点都要反复检查,来这儿之前,虽然吃过了红景天、诺迪康等抗高反药物,但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还是会有反应。”李权融说。夜幕降临时,室外依旧寒风呼啸、雪花飞舞,机械室的门被风吹得“咔咔”作响,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声,检查一刻未停。20时55分,90分钟的“天窗”全部结束,全站信号设备试验正常交付使用,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材料,迅速撤出机械室。此时,唐古拉依然雪花漫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8:5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史桂玉6月17日凌晨4时47分,随着一声“起床了”的大喊声,地处日月山下的青藏铁路西宁车务段湟源车站客运职工快速起床洗漱。10分钟后,一群着装整齐平均年龄29岁的客运员,快速赶往湟源高速长途汽车站。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880.png铁路客运员为什么要赶往高速长途汽车站?原来,几天前,两位老人来到湟源火车站售票窗口。“我是湟源县晚霞艺术团的团长,我们准备参加‘流淘沙·北戴河文化艺术节’,需要购买6月17日从西宁到山海关的硬卧车票32张。我们一行平均年龄已经65岁多,最大的77岁,去西宁买票太远了,能从你们这儿买卧铺票吗?”自称团长的孟奶奶面色焦急地询问。“奶奶,您放心好了,湟源站就能买票,我们现在就给您办理团体票。”恰巧在售票窗口巡视的站长唐晓勇给孟奶奶打包票。“我们是一个团体,能买在一个车厢吗?如果可以,麻烦再每人买一张当天从湟源到西宁的火车票,这样我们就方便些。”说话时,孟奶奶眼神充满期待。孟奶奶的这番话却让唐晓勇犯了难,将一伙老人调剂到一节车厢也许不难,但从西宁经停山海关的K978次旅客列车8时10分就从西宁发车,而经停湟源站最早开往西宁方向的列车要等到中午以后。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881.png犹豫片刻,唐晓勇主动联系到湟源县高速长途汽车站,却被告知,汽车站最早发往西宁的班车也要到7时30分,到西宁换乘,时间根本来不及。看着孟奶奶失望的眼神,他再次打通汽车站的电话,经反复协商,汽车站决定破例为老人团开行一趟5时40分发往西宁的长途公交,孟奶奶和同伴立刻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考虑到老年人实际情况,唐晓勇组织车站客运员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决定6月17日早早起床,帮助老人们安全出行。5时10分,6名客运员全部赶到湟源高速汽车站。5时20分,老人们带着大包小包抵达汽车站。6名客运员迎上前,帮助老人们将行李搬到汽车上摆放整齐,并仔细叮嘱坐火车长途旅行注意事项。安排妥当,唐晓勇又联系到西宁火车站开辟绿色通道,做好迎接老年团进出站以及与K978次列车交接工作。“小唐,我们没从湟源站买一张票,却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你们铁路的服务真是太细心、太暖心了,太谢谢你们了!”孟奶奶拉着唐晓勇的手不停地说谢谢。在老人们的强烈要求下,迎着晨曦,在湟源高速长途汽车站,晚霞艺术团成员与湟源站的客运人员留下一张充满温情的别样合影。5时40分,长途公交车缓缓启动,车厢里,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向6名客运员竖起一个个大大的“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9:0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刘金容 朱超俊
完美的焊点、绑扎整齐的工艺、精准的剥线速度……作为职工技能大赛中唯一一名女选手,杨丽美惊艳赛场。
“看这手法,谁能想到她才入行一年?”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中铁八局轨道交通信号工技能大赛现场(以下简称技能竞赛),身着蓝色工装的杨丽美站在一众男选手中,显得格外娇小。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她,看着这位来自中铁八局电务公司信号项目部的姑娘,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6502电气(铁路信号专业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和设备)集中故障排查时,人们的表情从疑虑变成了赞赏。
信号“新兵”展现精湛工艺
随着智能高铁、智慧城轨的全面推进,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信号工正是轨道交通的“神经中枢守护者”,是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幕后英雄”,负责信号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及故障处理,每项技术都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效率与安全。
头发束在脑后,脸戴黑框眼镜,22岁素面朝天的杨丽美去年刚参加工作,今年就与34名资深信号工同场竞技。作为本次大赛唯一的女选手,在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她最终以两个单项排名第二、1个单项排名第三、综合排名第九的优秀成绩突出重围。
“其他项目都发挥得不错,但我最有把握的还是焊线及绑扎项目。”赛后采访时,杨丽美自信地介绍,信号工在设备维护检修中,需对接触不良或损坏的连接线进行焊接与绑扎处理。练好组合焊线及绑扎技术,可确保信号线路连接可靠、传输稳定,降低故障发生率。而焊点完美、绑扎整齐的工艺追求,更是工匠精神的直接体现。
在技能竞赛的焊线及绑扎项目中,杨丽美凭借比其他选手快45秒的精准剥线速度以及精湛的工艺赢得裁判组一致的高度评价。
工地淬炼出的惊艳
这份惊艳的背后,是365天不倦的工地淬炼。
“青年当以实干践行使命,用技术书写担当。”回想毕业时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杨丽美追问自己内心,“我更想选择一份能深耕技能实操的工作。”
去年刚入职时,为了练就“稳、准、快”的剥线焊线技术,她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将废弃电缆剪成段反复练习,直到拇指磨出水泡又结成厚茧。焊接技术不够熟悉,她就付出比旁人多十倍的努力,坚持反复清理组合内部端子为多次焊接练习做准备。“看师兄焊接比她速度快,她不服输,午休和下班后都一个人偷偷练习,真没见过这么拼的女生。”领队高扬介绍说。
这份不服输的坚持,源于杨丽美对工作的热爱。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专科学历的她,眼神里满是自信与坚定。
在她看来,每一次故障处理都如同解开一道技术难题,当隐患被精准定位时,内心总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看似普通的信号灯背后,关联着千万乘客的出行安全。”这份认知让她深切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以匠心诠释“国之大者
初入中铁八局电务公司,面对复杂的施工现场与繁重的施工任务,杨丽美常被“特殊照顾”——多次被安排留守办公室。但她始终主动请缨,一头扎进技术一线,在实践中淬炼。凭借不服输的韧劲与扎实的专业功底,杨丽美从技术骨干中脱颖而出,被公司推选为优秀代表,参加技能竞赛。
回忆起备赛期间的练习,杨丽美说:“那时候手指酸得拿筷子都抖,但看着焊点越来越完美,就特别有成就感。”翻开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设备参数,也记下了练习时的数据进步,格外醒目的还是扉页上“匠心品质 精益创造”八个大字。
杨丽美解释道,这八个字是她所在的中铁八局电务公司信号项目部的质量理念。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帮助她在短短一年内就成长为岗位能手。在她看来,性别从来都不是界线,“男孩子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
杨丽美有着朴实的职业蓝图:从信号工起步,逐步成长为技术员、工班长。她希望自己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以匠心照亮轨道交通的未来,做好技术传承。“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便是对‘国之大者’最生动的诠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0 16:09:18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杨孝永厂区设置天井,加强对自然光线的利用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综合采取减振、隔声和消声等防治措施降噪;大楼的照明灯和水龙头是感应的,节能又环保;职工食堂,也采取了低能耗的烹饪组合……近年来,美心集团开展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在“智慧+”“创新+”“绿色+”路线下,打造绿色工厂,让“含绿量”促进“含金量”。位于重庆经开区的这家门窗生产基地,已经建厂近20年,厂区绿化率30%以上。园区里有30多种绿植,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栽种植物,为厂区装上了一层冬暖夏凉的“保护罩”,同时减缓了噪音向外扩散。此外,厂区墙体的保温层更新,也让厂区内部能耗大大降低。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887.png6月18日,该工厂01号产线的线长何小均喜气洋洋。刚刚结束的集团生产线能耗比赛,01号产线又拿下了最低能耗的奖项。“在生产车间,每一段产线的前端,都有一块数字屏,记录着该产线的能耗情况。工人们根据产线能耗和产品质量情况调整产线节奏。”他说。美心集团总厂技术中心负责人王万贵告诉记者,以前,最让他头疼的是空气压缩机。“耗电量大,效率还不行。”空气压缩机用电量曾一度占全厂用电量的12%,王万贵和同事们开始琢磨如何让空压设备的能耗降下来,“只能通过技术革新!”据悉,通过不断自主研发,对工艺进行优化升级,空压设备的耗能从1200千瓦缩减至930千瓦,节能成果明显。美心集团每年可节约120万度电,减排二氧化碳942吨。“我们还在每一台空压设备上安装了传感器和流量计,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耗能情况,遇到设备老旧或者损坏而造成的能耗增高,我们也能够及时查找到原因,并进行修缮。”王万贵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19/2470888.png而在车间的天花板上,还藏着技术人员的巧思。天花板上管道交错,其中一条“水管道”连接起了“冷热”两端。在生产线高温加热的工序过后,水带走热量,来到另一端需要加热的产线上,用高温水为产线提供热能,而等水温降低过后,则又带到需要冷气的产线上,起到降温作用。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水循环,将机器产生的余热100%利用,大大降低了燃气和电能消耗,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60余万元。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对车间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捕捉和记录,对设备改造升级为变频,降低噪音污染……绿色为美心门业生产插上了更加智能的翅膀。“预计通过2023年的绿色智能改造升级,我们将实现再节能30%,减少碳排放3756吨,节省1236吨标准煤。企业外部环境及产线的绿色、节能方面均形成系统化打造模式。”王万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