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动力从收到第一笔稿费开始
我收到的第一笔稿费是在2003年,那时我还是山西一家纺织厂的学徒工。那是个普通的周末下午,我在厂区门口的报刊栏前翻阅报纸时,一位戴着蓝布帽的中年人主动搭话。他袖口沾着墨水,手里握着几支钢笔,是厂报的编辑。他递给我一份《经纬厂报》,建议我投稿。这个偶然的相遇,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那年7月15日,车间正在赶制出口布料。我在调试完梳棉机后,借着更衣室的灯光,在工作笔记背面写下了第一篇投稿。我描写了女工们忙碌的身影,记录了车间里的点点滴滴。三页草稿纸写得满满当当,直到凌晨才誊抄完毕,郑重地交给了车间主任。三天后,正在工作的我听到主任的呼喊。她穿过轰鸣的机器群,递给我一张十元纸币——我的稿子登上了厂报头版。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字带来的喜悦。我立即跑到电话亭给母亲报喜,听着电话那头锅铲的叮当声和母亲的笑声,内心充满自豪。
这十元钱我始终没舍得花。它被我珍藏在宿舍的玻璃板下,每天都要仔细端详。这张纸币承载的不仅是金钱价值,更是我熬夜写作的坚持,是主任那句"这篇稿子有烟火气"的肯定。后来我又陆续收到过更多稿费,但都不及这第一笔来得珍贵。
如今,这张泛黄的十元纸币依然保存完好。每当看到它,2003年那个夏夜的记忆就会浮现:机油与棉絮混合的气味,灯光下钢笔划过稿纸的沙沙声,还有那份梦想初绽的喜悦。这些画面永远定格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最珍贵的财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