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中医专家教我们远离“苦夏”困扰
“这天儿一热啊,我门诊里‘苦夏’的病人就多起来了——有喝冰饮料胃疼的,有吹空调面瘫的,还有晨练中暑的……”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李淑彦一边给患者把脉一边对记者说。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里白天最长的日子,昼长夜短,阳气也达到最旺的时候,阴气开始慢慢生发。气温一路飙升,闷热潮湿的夏天正式登场。这时候,暑湿之邪稍不注意就可能钻进我们身体里,最常见的就是中暑。而且暑热天气会大量消耗心气,家里有老人、体质弱的,或者本身就有心脏病的,可得格外小心,一不小心,心脏病就可能找上门或变得更严重。
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李淑彦,让她来给大伙支支招,教教咱们夏至该怎么养生,舒舒服服过夏天。
夏天最好的饮料是多喝温开水
李医生告诉记者,《黄帝内经》里有句特别经典的夏季养生名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啥意思呢?李淑彦有自己的解读:“不是鼓励熬夜刷手机!”她在病历本上画了个阴阳鱼图案:“夏至前后最佳作息是晚10点睡早5点起,正好赶上卯时阳气生发。”最近她发现坚持清晨练八段锦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减小。
夏天一到,大家出汗都变多了,这时候补充水分就特别重要。不过,喝水也是有讲究的!李医生反复提醒,千万不能短时间内“咕咚咕咚”喝一大肚子水,这样会给心脏和肾脏增加很大负担。还有啊,那些冰冰凉凉的冷饮,虽然喝着一时痛快,但对脾胃阳气伤害可不小。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或者来上一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红豆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祛湿。
“去年三伏天我接诊过中暑的马拉松跑者,舌苔黄腻得像抹了层黄油。”李淑彦边说边在电脑上调出个食疗方:冬瓜连皮切块,加薏米、瑶柱炖汤,“比藿香正气水好入口,适合空调房里没食欲的上班族。”
“在饮食上,多吃点绿叶蔬菜也是个好主意。像菠菜、油麦菜、空心菜这些,里面富含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能帮咱们身体保持健康活力。”李医生还说,现在很多人夏天特别爱吃冰镇瓜果,这可得悠着点!就拿西瓜来说,虽然清甜解渴,但它性寒,吃多了容易积寒助湿。体质偏虚寒的人,吃多了西瓜,可能会肚子疼、拉肚子。还有哈密瓜、香瓜这些,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适当吃点姜,能调和一下生冷食物对脾胃的伤害。饮食上尽量选择温热、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既能减轻脾胃负担,还能帮咱们控制体重,一举两得。
夏天在空调房里别把自己“冻”着了
说到夏天,肯定离不开空调。但李医生提醒大家,空调虽好,可别贪凉!长时间吹空调,还把温度调得特别低,寒邪就容易悄悄入侵。您想想,咱们身体里的气血就像川流不息的小河,要是寒邪来了,就像在小河里扔了大石头,气血运行就不顺畅了。轻一点的,可能会觉得关节、肢体不舒服;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面瘫这些急症。所以啊,空调温度最好调到二十八九度,别让自己“冻”着了。
诊室墙上的温度计稳稳停在28℃,李淑彦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某公司财务总监长期在22℃环境办公,夏天还要穿羊毛背心,把脉发现其阳气虚衰得像“快熄灭的炭火”。“现在教你个‘土法子’。”她起身示范,双手虚握成拳轻叩后腰,“早晚各叩击命门穴81下,相当于给身体装了个‘小火炉’。”说着又从白大褂口袋摸出个香囊,“藿香、佩兰、丁香打粉,坐地铁闻一闻,比清凉油更温和。”
运动也是夏季养生的关键一环。李医生推荐大家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运动。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让人过度劳累。运动时间也有讲究,最好选在清晨,那时候天气相对凉爽,运动起来也更舒服。每次运动四十分钟左右就行,别太长时间,避免过度出汗损伤阳气。
除了上面这些,李医生还特别强调,夏至时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中医常说“春夏养阳、夏日养心”,越是天气炎热,越要让自己心态平和,别动不动就着急上火。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找朋友聊聊天,或者种种花、养养鱼,做些让自己开心放松的事儿。
夏至养生学问可不少,听了李淑彦医生的这些建议,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谱了。从现在开始,照着这些方法做,咱们就能健健康康、清清爽爽过夏天,远离“苦夏”困扰。
本报记者陈京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