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职工岗位创新 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密云区总工会深入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纪实
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助力职工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密云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密云区总工会开展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评选工作,15家基层职工创新工作室获评并挂牌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明确申报要求
评选15家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年初,密云区总工会下发了《关于申报2025年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通知》,面向全区各单位广泛征集并评选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我们明确了申报条件,严格规范了申报程序,积极推动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工作人员介绍道,通知明确要求申报工作室需满足有领军人、有团队、有场地、有制度、有成果等条件。具体而言,工作室领军人应是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具备精湛技艺、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模范或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团队人数应不少于5人,成员应主要为与工作室创新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室需具备基本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用于开展创新活动,原则上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
在工作室建章建制方面,密云区总工会要求申报工作室应具备完整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规划目标,围绕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活动。
此外,密云区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作室成果转化,要求相关申报工作室已建立并有效运行1年以上,且已被直属工会(含基层工会)认定为本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以相对固定的团队协作模式开展创新工作和人才培养,并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经过各直属工会的初审推荐,密云区总工会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认定意见。最终,共有15家职工创新工作室获评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密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密云区总工会将予以命名表彰,并给予创新项目助推资金,以进一步激励职工创新创造,推动全区职工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生命健康产业
大力推动职工岗位创新
前不久,密云区总工会举行了区卫健委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齐红艳药学服务工作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肿瘤中心创新工作室、刘香红经方肾病工作室、杨正佳过敏性疾病中西结合防治工作室以及“中医+”心身医学创新工作室5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并获得了相应经费支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密云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密云区总工会积极开展调研工作,重点聚焦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精心评选出5个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今年获得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的齐红艳药学服务工作室于2023年11月创建。该工作室是一个专注于药学领域创新与服务的平台,以推动药学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己任。工作室汇聚了药学专家、临床药师、科普药师、药物治疗管理药师等专业人才,致力于通过创新手段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优化患者用药体验,促进合理用药,推动药学学科的进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肿瘤中心创新工作室联合多学科力量,为肿瘤患者精心打造诊疗绿色通道。该工作室涵盖内科、外科、放射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团队。据该工作室领军人王书学介绍,肿瘤中心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如日间病房、腹腔灌注化疗、肝脏介入治疗、肿物经皮穿刺活检、经皮胆道引流术等新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此外,工作室开展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刘香红经方肾病工作室专注于经方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将传统中医经方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肾病诊疗方案。杨正佳过敏性疾病中西结合防治工作室以继承和弘扬中西医结合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过敏性疾病防治方案。“中医+”心身医学创新工作室依托密云区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唐启盛名中医工作室,深入挖掘“精气神治疗心身疾病”的理论、“金石药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研究本地区心身疾病患者证候分布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中药处方、针刺法等疗法,建立“中医+心理”联合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调理方案。
工会服务不缺位
纵深推进产改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此次获评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单位还广泛涉及教育、司法、税务等多个重要领域,充分展现了密云区在不同行业推动创新发展的积极成果。
密云区第二中学“匠技天工”创新工作室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刘海山,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科技教育一线,持续推进科技教育的普及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形成了以课题引领、课程推进、技术赋能为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为学校及区域的科技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密云区人民法院“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则在司法领域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该工作室巧妙地结合了法律与心理学两大要素,充分释放了心理辅导在司法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潜力。在过去的3年里,“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共开展了115案246人次的心理辅导,成功挽救了96个濒临破裂的家庭,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8面致谢锦旗。其中,6次心理辅导促成丧子老人隔代探望案更是被评为北京法院涉老审判典型案例。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密云区税务局太师屯税务所“暖男”民心室将“枫桥经验”融入地方特色,以“网格调解,分组化解,专业兜底”的工作思路,为纳税人提供了集休憩场所、自助办税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空间。同时,该工作室还积极为山区企业提供税收政策辅导,开展座谈,调解涉税矛盾,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征纳更和谐”的工作格局。
“创新工作室是推动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培养创新人才、传承工匠精神的摇篮。”在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上,密云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守新说,下一步,密云区总工会将继续全力支持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同步打造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与竞赛活动、积极评选“密云工匠”和“密云能手”,着力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密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为密云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