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要求下企业如何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来源:企业家日报
■ 张向东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对于保证生产运营、降低风险隐患、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意义重大。因此,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有关人员应持续探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途径,以期推动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新质生产力的渗透,既能创新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又能重新塑造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是引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使安全风险监测实现主动预警性能,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由经验管理转型为科学决策,显著提升安全管理的精准性、前瞻性。二是搭建安全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企业整合共享和智能分析安全数据,形成涵盖全员、全流程、全场景的安全文化传播网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在线培训活动,大幅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三是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生产要素为主优化配置,协助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深度整合技术、人才、制度等资源,打造全员参与、协同共治的安全文化生态格局。 二、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策略(一)创新技术驱动,创建智慧安全防控体系在应急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引进,可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精准处置风险问题,为企业创建安全防控网络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在创建智慧安全防控体系中,整合各个环节的安全要素,形成协同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管控风险目标。以某企业创建的智慧安全防控体系为例。一方面,企业在生产车间安装大量传感器,以便实时采集有关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关键数据,依托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安全管理平台中,并且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取数据利用价值,创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实现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借助VR技术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真实模拟火灾、泄漏等事故场景,鼓励员工在沉浸式体验中牢记应急处置流程,显著提升培训效果。因此,在智慧安全防控体系运行以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明显减少,切实将安全管理的被动应对改变为主动防控,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二)深化人才培育,夯实安全文化建设根基基于新质生产力,企业安全管理要逐步提高对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不仅要牢记传统安全知识,还应拥有数字技术应用、风险数据分析等能力;同时,要求企业在分层分类培训活动中,全面提升人才能力,持续深化安全理念。以某企业制定的三维一体人才培育体系为例,一是面向管理人员、安全员、一线工人设计差异化课程,管理人员注重学习有关安全战略规划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安全员则参与风险评估、应急指挥等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一线工人在VR模拟实训后,牢固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二是联手高校和科技企业组织开展研修班,培养精通施工安全和熟练操作智能监测设备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将安全培训成效、绩效考核、晋升通道进行关联,以激励员工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系统化人才培育过后,企业内部员工有关安全知识的考核通过率和项目安全标准化达标率有明显提升,真正实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融入安全文化。(三)融合数字生态,推动安全管理模式升级数字生态的融合,能深度整合企业内外安全管理资源,并依托第三方监测机构、科研院所等外部力量,形成多方协同的安全治理共同体,促进安全文化由企业内部管理转型为社会化共建格局。以某企业创建的“智慧cvb安全大脑”数字生态平台为例,深度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后,统一分散在不同单位的安全数据,再加上和生产设备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终端等数据采集位置进行关联后,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行为、环境参数变化等信息。同时,“指挥安全大脑”数字生态平台中拥有开放数据接口,能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共享有关风险的数据,一同开展有关安全技术攻关和应急演练活动。事实证明,企业在数字生态融合的支撑下,安全管理效率有明显提升,重大隐患整改周期也有明显缩短,形成以数据驱动、协同共治为主的全新安全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全面升级管理系统,最终使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成功转型为数字化管理模式。综上所述,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全新发展路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协同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实践策略后,企业不单单由传统安全管理跨越到智能化、科学化治理层面,还能降低生产运营风险,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伴随全新技术的更新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企业应严格掌控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切实贯彻到安全文化建设各环节,从而维护企业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安全和发展的平衡性。(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