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木 发表于 2025-7-13 09:35:12

【培训探讨】安全培训要让员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帖最后由 邢承木 于 2025-7-17 10:09 编辑

【培训探讨】安全培训要让员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邢承木   两年前,笔者所在单位监管的一家化工企业山东鼎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了爆炸事故,事故直接原因之一是该公司在增加设备、改变流程后,没有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只是简单告诉员工“该怎么做”,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致使操作人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因操作失误酿成严重事故,教训深刻。      而类似问题,并非个例。安全检查中发现,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走过程现象仍较普遍。如有的企业算小账不算大账,心疼安全生产培训费,能不培训就不组织员工培训,确实“躲不过去”,就走走形式“意思一下”,发发宣传资料,组织员工在一起“讲几句”,就算是培训过了,致使员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安全防线沦为纸上谈兵,事故几率大大增加。      安全培训的本质是构建风险认知体系,而非单纯的行为规范传递。部分企业将安全培训异化为“念规程、划重点、考默写”的流水线作业,员工对“必须佩戴防护镜”“动火前要检测浓度”等规定烂熟于心,却对“飞溅物可能造成角膜穿孔”“可燃气体遇静电会引发爆燃”等原理一无所知。这种割裂认知与行为的培训模式,导致员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只能僵硬套用既定流程,一旦遇到规程未覆盖的场景,便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就像建筑工人如果不理解脚手架坍塌的力学原理,即便熟记搭设步骤,也难以发现螺栓松动的隐患。​       机械执行的背后,是安全责任意识的空心化。当员工将安全操作视为“应付检查的任务”,而非“保护自身的防线”,培训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只有让员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每一项规程背后的风险逻辑,才能激发主动避险的内生动力。​       让员工“知其所以然”,需要重构安全培训的内容体系。不妨推行“案例溯源教学法”,如在讲解高处作业规范时,可以先播放脚手架坍塌事故的慢镜头解析,用三维动画演示荷载失衡的过程,再让员工分组讨论“为什么护栏高度必须≥1.2 米”。通过将“规程条款”与“事故机理”深度绑定,打破“规程至上”的思维定式,把枯燥的条款转化为具象的风险场景,用事故案例反推原理,用模拟实验验证规范,让员工在认知层面建立“行为 — 风险 — 后果”的逻辑链条,有效提升员工对安全规范的接受度。       传统培训中“讲师台上念、员工台下记”的单向传播,难以触及安全认知的深层维度,可以多开展互动式培训,连接“知”与“行”。如培训防静电操作,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着,单纯理论培训不容易理解,不妨将生产线搬到培训课堂,让员工在模拟环境中故意违反“防静电操作”规定,亲眼目睹芯片被击穿的瞬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安全原理转化为具象的认知,使员工从“被动听话”转变为“主动思考”。​       安全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员工的风险预判能力。在智能化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设备迭代速度远超规程更新频率,只有让员工掌握底层的安全逻辑,才能应对未知风险。就像掌握了电气安全原理的电工,既能正确操作传统配电柜,也能预判新型智能设备的漏电风险。企业应当将培训重心从“传授标准答案”转向“培养思维方法”,让员工学会用风险评估的视角审视每一个操作环节。​      安全生产的防线,终究要靠人来构筑。当员工不仅能背诵规程,更能解释“为什么这样规定”;不仅能完成操作,更能预判“可能出现什么意外”,安全培训才算真正落地生根。企业与其在事故发生后追责整改,不如在培训环节就播下认知的种子 —— 毕竟,真正的安全意识,永远生长在理解的土壤里。

dqqjk 发表于 2025-7-16 20:35:08

写得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训探讨】安全培训要让员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