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c 发表于 2025-7-17 13:59:09

以青春之力 铸焊接之锋 ——记中石油管道局东非项目CPP414机组青年突击队攻坚纪实

东非大地,烈日炙烤,风雨交加,在这条被誉为“非洲能源动脉”的原油外输管道建设现场,有这样一支特别的施工力量:CPP414机组青年突击队。他们平均年龄仅28岁,35岁以下青年占比高达7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铁军。肩负着中石油管道局东非原油外输管道LOT2标段主体线路的焊接重任,在极其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下,这支队伍以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技术和无畏的拼劲,拼出了一条条高质量焊缝,也拼出了中国石油建设者的青春风采。生逢其时勇挑重担CPP414机组青年突击队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奋斗精神。作为LOT2标段的重要焊接力量之一,他们承担着线路主干部分的焊接施工,是全线进度控制的关键所在。不同于国内条件成熟的作业环境,东非项目所在地地质复杂、交通不便,堪称“地质博物馆”。突击队员们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有时单程就长达1小时以上。道路坑洼不平,时常陷车;雨季来临,泥泞不堪;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坚守岗位,从未叫苦。“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管线焊好,不管多远、多苦,都要坚持到最后。”突击队队长白国宇说道。作为队内技术骨干,他不仅肩负管理任务,更是焊接一线的主力。他用行动告诉团队,“青年”不是借口,而是责任。险境之中淬炼真功东非的线路施工,说到底是一场与自然抗衡的鏖战。在雨季,作业带频繁积水、道路湿滑,施工面严重受限,给焊接质量控制与设备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防潮、防锈、防滑,每一个细节都得格外注意。”队长白国宇说道,“有时候刚焊完一段,雨就下来了,我们就迅速覆盖保护,雨一停马上接着干。” 面对天气反复、作业受阻的多重压力,焊接团队始终坚守岗位、灵活应对,以超过99%的焊口合格率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充分展现出过硬的技术本领与高度的职业操守。面对大型机械设备陷车、道路湿滑等问题,该团队因地制宜,提前铺设钢板、碎石垫层,加密作业带排水沟渠,逐段推进施工。“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垫’出一条通道,把设备稳稳送到点位。”一名员工回忆道,“累是累,可是我们是石油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在狭窄且环境复杂的作业带内,设备摆放和人员操作受到诸多限制,视线时常受阻。队员宋天齐表示:“条件再难,咱们对质量的要求一点没松,焊缝必须过关,绝不能含糊。”攻坚克难创造纪录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这支青年突击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焊接5663道口,总焊接里程达103.7公里,焊口合格率99.12%。更值得一提的是,机组单日焊接完成56道口的东非项目纪录,正是由这支队伍创下并保持。不仅如此,他们还连续30日实现日均焊接超35道口的高产任务,在全线施工单位中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组又一组鏖战酷暑、接续奋战的施工镜头,是一滴又一滴挥洒在焊缝间的汗水。“这些纪录的取得,不是运气,是我们一口一口焊出来的。”机组长刘建辉感慨道,“团队中不少人从事焊接不到三年,但都已经是顶梁柱了。”正如东非原油外输管道EPC项目部在表扬信中所言:“CPP414机组如猛将披坚执锐,所向披靡,其高效作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堪称楷模,诚为全线焊接推进之‘表率’。”青春无悔再踏征程当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时,突击队员们的回答出奇一致:“继续干好每一道焊口。”接下来,随着旱季施工全面启动,项目进入加速推进期,施工强度更大,工作挑战更多。而长途跋涉的通勤之苦、狭窄湿滑的作业环境,依然不会减少。“我们会继续发扬‘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精神,把每一道焊口都焊成精品。”队员们眼中没有退缩,只有坚定。青春的汗水在东非的烈日下闪光,也在厚重的钢管焊缝上铭刻下“中石油青工”的印记。
从荒原到稻田,从泥泞到高温,从突击队到表率队,CPP414机组青年突击队正是在海外最艰苦的一线施工实践中,完成了蜕变与成长。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石油海外建设者的缩影,是青年力量的集中体现。在这场跨越山海的焊接征程中,他们不仅筑起了一条能源管道,更筑起了中国石油青年建设者的荣誉与担当。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在这片肩负使命的热土上,他们将继续以汗水作笔、以焊枪为墨,书写一段属于中国石油青年铁军的壮丽篇章。作者:申君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青春之力 铸焊接之锋 ——记中石油管道局东非项目CPP414机组青年突击队攻坚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