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发表于 5 天前

“机器人军团”助高危岗位人力减负

7月10日,中建铁投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走进中建铁投广州项目了解到,“机器工匠”成为工地上的新明星。自动抹灰、智能测量、无人值守等12类智能装备组成的“机器人军团”大显身手,将施工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同时解放劳动力,实现高危岗位人力减负。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被称为“粉刷大师”的自动抹灰机器人,搭载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墙面“一次成型”。“垂直平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2mm以内,单日施工面积突破500平方米,效率较人工提升30%,工期缩短10%。”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机器人军团”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测绘专家”放样机器人,基于BIM模型自主导航,融合激光定位与避障技术,将传统需2人配合的复杂测量工作简化为1人操作,精度达毫米级,彻底告别人工误差;“钢铁哨兵”无人值守电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对进出场物资进行全自动盘点与监管,替代3名专职操作员,实现物料流转全程“无人化”;“隧道医生”盾构双控监测系统,自动采集沉降、注浆质量等关键数据,替代人工深入高危环境检测,风险作业面实现“无人值守”。“智能设备不是抢饭碗,而是把工人从危险、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更高价值岗位。”项目负责人表示,新技术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一线施工人员“与机共舞”成为常态。例如,施工项目上“最强大脑”——工程指挥中心平台,集成9大管理模块,实时分析人员要跟进定位、机械状态、进度风险等海量数据。“机器工匠”产生新的运行模式和施工效果。管理人员通过大屏即可远程调度资源、预判隐患,决策效率提升40%;智能安全帽、云广指系统组成“移动安监网”,工人靠近危险区域自动报警,发现隐患可“一键喊话”整改,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龙门吊启用“人脸锁”,非授权人员无法启动;设备卫士系统对大型机械关键部位进行24小时“健康监测”,故障率下降25%;高支模无线监测替代人工爬架值守……技术升级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据统计,该项目高空、隧道等高危岗位人力减负20%。随着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机器人+大数据”的智能建造体系,进一步加速建筑施工向“智慧、安全、绿色”方向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周志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器人军团”助高危岗位人力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