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区总工会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工友创业联盟赋能乡村振兴
杨明清 本报记者 张嫱
《工人日报》(2025年07月19日 01版)
入夏以来,山东青岛迎来旅游旺季,位于崂山区北宅街道的咖啡产业孵化基地,崂山区总工会工友创业联盟理事长、北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朋世,正在对50余名村咖经营者进行培训。“崂山区目前有近百家村咖,我们搭建了咖啡产业孵化服务平台,形成了集分拣、炒制、烘焙、加工、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咖啡产业链,为商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推动区域咖啡产业集群式发展。”青岛市崂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照说。据了解,按照山东省总工会、青岛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劳动竞赛实施方案要求,崂山区总将工友创业联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为基本路径,形成了以咖啡、茶叶、民宿等为主的文旅产业集群,孵化企业180余家,带动1.2万人就业。组织振兴,凝聚工友创业“向心力”“在理事单位的帮助下,我们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茶农的种植技术,改善了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青山盛青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小青说。作为区工友创业联盟理事单位,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人才培养、技术优化等服务,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难题,更推动了崂山茶产业优化发展。“我们坚持‘工建促振兴’原则,构建了‘工会引领+企业赋能+工友共创’三维架构,通过组织振兴,推动成员单位联动发展,凝聚工友创业的向心力。”刘照说。崂山区总吸纳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48家成员单位成立工会联合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交流座谈会,统筹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场地等资源,形成成员单位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在理事单位的带动下,先后推动共享烘焙工场、咖啡产业孵化服务平台等18个项目落地,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崂山区工友创业联盟工会联合会主席刘雪说。2024年,“后进村”南崂村跻身“创优村”行列,成功“逆袭”的背后源自崂山区总组织振兴的另一做法。“我们选派工会骨干李振秀担任第一书记,制定全年服务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化帮扶。”刘照说。一年来,李振秀带领南崂村成立了工会组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建成工会驿站、工会工作室等服务阵地,开展送温暖、送岗位、捐赠图书、法律宣传等60余场次活动,村风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产业振兴,提高增收共富“战斗力”得益于自然资源优势,崂山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近年来衍生出采摘制茶、民宿露营、农特产品等生态文旅产业。如何为产业集群赋能提优,成为区总工会面临的新课题。“以村咖产业为例,我们针对该产业存在的供应链不完善、采购成本较高、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联合工友创业联盟理事单位成立了产业服务平台,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提升咖啡产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刘照介绍。“区总工会投入专项资金,建成了咖啡产业就业孵化基地,集成技术指导、创业培训、产品展销、网络直播等六大功能模块,累计开展咖啡技能培训20余场、1000余人。”刘雪说。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崂山区总持续放大“头雁效应”。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王哥庄大馒头创始人、劳模工匠人才工作室带头人刘竹莲,带领企业创新了“泉水调面”等传统工艺,推出近百种食用和观赏面制品,帮助当地200余户加入该产业,户均增收超5万元。人才振兴,强化产业发展“牵引力”近日,崂山区第四届烹饪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近百名餐饮行业厨师以特色海产品和山间野菜为食材同台竞技。崂山区总通过开展文旅行业竞赛、设立工匠学院等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持续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今年以来,依托工友创业联盟理事单位,崂山区总设立咖啡、花卉、茶叶3个专业的工匠学院,通过“理论+实践+观摩+考核”的培育模式,开展技艺、营销等全链条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技能水平。“以茶叶工匠学院为例,我们帮助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青岛市茶文化研究会,聘请农业大学、海洋大学等专家教授担任顾问,组建12名国家级制茶大师构成导师团,借助工创夜校、大师工作室等载体,通过每年举办茶艺技能竞赛等方式,5年培育专业人才3000余人,颁发职业证书200余份,带动周边300余家茶农增收致富。”刘照说。2020年以来,崂山区总工会累计培养乡村振兴类劳模20余人、工匠10余人,培育省级工友创业园4个、农民工之星4人,孵化企业180余家,带动就业1.2万人次,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乡村”的良好态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