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棚到产业社区的“幸福密码”
《工人日报》(2025年07月19日 03版)
本报讯 (记者刘静 通讯员许侨慰 刘慧琳)早上7点,食堂弥漫着温州糯米饭的葱油香气。钢筋工童绥兵用完早餐,到隔壁的“正向激励超市”用安全积分兑换冷饮,戴上定位安全帽步入钢筋加工厂——这是中铁二十二局温州南动车所项目部为500名建设者打造的产业社区实景。该项目部引入数智化与物业化管理模式,以“三点两堂一中心”为核心,提供餐饮住宿、便捷体检、纠纷调解、学习培训以及数字化服务,持续优化基建产业工人的生活质量。在一站式劳务服务站,劳务员朱文磊正在为新入职的工人办理入住手续——刷身份证、录人脸信息、领取电子饭卡、建立积分账户,全程不过10分钟。夜幕下的产业社区,工匠学堂亮着灯光。从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基础技能,到职业道德培育,从电工证培训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班组工人在产业社区就能找到成长跑道。“过去工友在板房消磨夜晚时光,如今50%工人主动参训。”劳务员蒋志伟指着教室内忙碌的景象介绍。“产业社区不仅是福利,更是生产力。”项目党支部书记赵俊杰算了一笔账,工人每天节省通勤时间1小时,夜间技能培训参与率显著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