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发表于 前天 20:48

我家的“陋室铭”

我家的“陋室铭”(图1幅)◎曹吉祥 我爱人是一个精细、爱整洁的女人,尽管没有工作,但在家勤勤恳恳,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打扫屋子卫生,可以说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屋里的桌子上、窗台上、地板上,虽说不上一尘不染,但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整整齐齐。由于我家房子空间小,杂七杂八的东西多,而她又舍不得扔掉,所以就想方设法利用空间。她把平时穿不着的鞋子装在鞋盒里放在床底下,把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放在箱子、架子下和柜子上面,并用彩色塑料布遮盖。这样,既避免了挤占房子空间,又显得整洁美观。爱人很会过日子,属于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型的。她每次去市场买菜,货比三家不说,还尽买物美价廉的。她平时很少添置新衣服,使用物品很爱惜。说起来不怕你笑话,我家现在用的洗衣机、电风扇、电视机、冰箱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十几年前买的国产货。家里的沙发不知修了多少次,现在还在用。尽管我家有一台半自动洗衣机,但平时很少用,衣服基本上都是用手洗的。用爱人的话说:“这些电器和家具能用就行,何必花钱赶时髦。手洗衣服,不但低碳节能,还锻炼身体。”你还别说,她的话还真句句在理,居家过日子,细水长流,能省的还真得省。我爱人有个习惯,就是什么东西用完,必须放回原处。用她的话说:“东西随用随放,不但房间显得零乱,下次用时还要翻箱倒柜地找,浪费时间,耽误事儿”。一开始,我对她的这种做法不习惯。心想,在家里不需要那么讲究,顺其自然。所以我行我素,东西用完随手一放,为此我俩没少拌嘴。有一次屋里的水阀坏了,需要修理,我找扳手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还是爱人帮我找到的。就为这事,她少不了数落唠叨半天。后来,静心一想,爱人说的对,做的也对,家里邋邋遢遢,不但自己感觉不舒服,别人来家还笑话。从那以后,我也改掉了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什么东西用完,全部归位。这就叫近朱者赤,跟着好习惯的人,不养成好习惯都难。家里做饭炒菜,一般都是我掌勺,按理说她帮着洗洗菜,把该用的东西准备好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可她不,非要站在旁边拿个抹布这擦擦、那擦擦,总嫌我邋遢,做饭把灶台上弄得到处是水和油。每次我洗完锅和碗,她都要再仔细地擦一遍,总是对我干的活不满意。她的精细,可以说无处不在。我和爱人结婚40多年,是爱人吃苦耐劳的辛勤付出,是爱人勤俭持家,才使我们家处处充满了温馨和幸福。为此,我还专门写了几句顺口溜:“房不在大,够住就行。物不在精,能用就行。勤俭节约,平时养成。吾有陋室,整洁干净。我爱我家,其乐融融。”也算我家的陋室铭吧!家之真谛,从不在房室之阔、器物之华,而在那份由勤俭与整洁构筑的烟火气。所谓“陋室不陋”,正因其中浸润着爱人对生活的热忱——窗明几净是对日常的敬畏,物尽其用是对资源的珍视,这份精打细算里,藏着的是对家庭最质朴的担当。和睦之家,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童话,而是在“近朱者赤”的相互影响中慢慢打磨的成果。爱人的细致感染着我的随性,我的包容理解着爱人的坚持,这种互敬互谅的默契,比任何金玉满堂都更能抵御岁月的消磨。真正的富足,从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人心的相依。家以最平凡的日常,教会我们何为责任、何为珍惜、何为包容。那些擦过的灶台、归位的工具、修补的沙发,看似琐碎,实则是支撑起一个家的精神骨架——让我们在奔波的世间,始终有一处可以安放疲惫、滋生温暖的所在。

张丽 发表于 前天 21:09

2025年7月刊见刊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家的“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