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昨天 07:53

西安这个商圈里藏着“友好密码” 15家商户用小动作诠释关爱

陈静

在西安长安万科广场商圈,便利店、茶饮店、药店、影院等15家商家门口橘黄色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骑手友好商户”6个大字简洁有力,休息、充电等贴心服务图标也一目了然,向骑手传递着“这里可以休憩”的信号。笔者走访发现,这些商户不仅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等基础服务,更凭着自身特性延伸出更多暖心细节。

一楼是他们休息的“秘密基地”

7月18日下午3时,烈日炙烤。25岁的外卖小哥李鹏飞骑着电动车拐进位于西长安街与书香路十字西北角的长安万科广场,熟练地将电动车停在汉堡王门店附近,小跑进店里短暂休息。这里,是他跑单时最依赖的“充电站”。

走进汉堡王一楼,几个没穿骑手制服的同行正安静坐着,李鹏飞一眼就认出是同行。最近常在这片区域跑单,虽不知道对方名字,但他们早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李鹏飞眼神示意,有人轻轻点头回应,他很快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在这个约八九平方米的空间里,三四名骑手正各自休整,有趴在桌上打盹的,也有捧着水杯小口啜饮的。

“这地方特殊,点取餐柜台在二楼,顾客大多直奔楼上。咱只是休息,得自觉些,找个角落坐下,不给商家添乱。”李鹏飞是一名东北小伙,来西安工作五年,之前在餐饮业工作,今年夏天正式转行做起了外卖骑手。“最近天气特别热,不太忙的时候,我都要找个凉快地方歇一会儿。这块冷气足,也比其他餐饮店更清净。”他说,最近中午在附近接单时,他总抽空来这儿歇脚。

“帮他们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下午4时许,骑手小李来到位于4楼的霸王茶姬门店取饮品,同时,拿起他的大容量水杯准备接一杯冰柠檬水。可以看到,柜台前贴着“柠檬水自取”醒目字样的黑色桶引人注目。柜台另一侧,十几包卡片雨衣和湿巾包整齐码放着。

“需要冰块吗?免费加。”店员一边主动搭话,一边麻利地就要伸手去接小李手中的水杯。“不用啦,赶时间!”小李摆了摆手,接满水后迅速拿起待取的饮料,转身便急匆匆往外走。他边走边念叨着“这单时间紧”,笔者还没来得及问他全名,他的身影就已消失在店外。

这家茶饮店面积不大,此时店内暂无顾客。值得注意的是,进门右转步行五六米后的拐角,还有一片三四平方米的小空间,摆放着小圆桌和椅子供人休息。工作人员热情地指着墙上的服务提示牌介绍,店里提供充电、饮水、应急药品等服务,门口柜台今年还新增加了卡片雨衣和湿巾,都是小物件,希望能帮上忙。

“骑手们天天来取饮品,他们多跑几单,我们店里生意也顺,说白了就是互相帮衬着挣钱,大家利益共生,帮他们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工作人员笑着说。

细微之处见真情

“店里最近搞活动,中桶1.5升的矿泉水单桶3.5元,两桶只要5元,‘小哥儿’们买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在唐久便利店里,年轻店员马先生笑着解释,天热跑单耗水快,活动开始后好多骑手都是一次买两桶。“他们跑单带着两桶水沉得很,我们就帮着存一桶在这儿,也可以放冰柜。下次路过,他们报个手机号就能取走另一桶。其实,我们就做了点小事,出门在外互相帮衬,应该的。”马先生说。

从便利店出来,向西50米是健康人大药房。这家药房虽少有骑手专程进店购药,但同样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了“骑手友好商户”的温暖网络。“我们和社区、药品厂商常年合作,节假日有时候会在广场摆摊位。像春节做花灯,平时测血压、搞义诊等服务,我们很关照新就业群体,哪怕是他们路过时邀请他们领个小礼品,我们也觉得是在给他们搭把手。”店员牛女士说。

除了休息、充电、饮水外,其他参与的商户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着各种便利。在长安万科广场客户服务中心,备有充电设备、应急雨具等。位于D座一楼大厅的书香路社区居委会还设置了“舒心驿站”,向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开放,提供基础补给。

“大家做的这些让我们挺感动的,要是这些友好信息、服务标识能再醒目点就更方便了。”下午4时多,李鹏飞收拾着装备准备接晚高峰订单,回想起刚跑这片时的迷茫,他表示,他们这一行流动快、新人多,要是一进商圈就能集中看到哪些店是“骑行友好商户”,能歇脚、接水,就不用瞎转悠了。

服务还将向长远延伸

“去年冬天,社区走访该商圈商户时发现,不少商户早已默默为骑手提供便利。有的特意留出门店空位供歇脚,有的主动递上饮用水,但这些善意多是‘隐形’的,缺乏统一标识和规范。”书香路社区党委书记徐海花介绍,自去年郭杜街道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带动商户参与关爱新就业群体活动,商户参与热情显著提升,服务从自发零散走向有组织的联动,共有15家商户参与到关爱新就业群体的队伍中来。社区设计标识牌,统一标识后,15家商户与新就业群体的互动明显增多,彼此距离更近了,相互间也更愿意沟通。

目前,书香路社区建立的骑手微信群已有40多人加入。群内不仅有日常需求反馈,更成为基层治理的“信息前哨”——有骑手反映街边纠纷苗头,有骑手提供老人走失线索,社区均能第一时间介入处置,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针对李鹏飞提出的标识优化建议,徐海花表示,社区将尽快联合商圈管理方推进服务标识集中统一化,让新就业群体一进商圈即可清晰识别补给点,同时持续吸纳更多商户加入“骑行友好商家”队伍,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徐海花还进一步透露,辖区内多数骑手、快递员为独自在西安打拼的年轻人,对此,社区正计划联合专业机构,针对这一群体的长远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再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服务。“他们既需要临时的便利,更需要长远的成长支撑。从一杯水、一个歇脚点,到一次技能课、一份规划方案,我们希望让这些为城市奔波的年轻人感受到,这里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能收获温暖与成长的港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这个商圈里藏着“友好密码” 15家商户用小动作诠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