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ngjing 发表于 2025-8-21 23:34:42

02             壮哉!女排精神!
开头:“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结尾:“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李妍 发表于 2025-8-21 23:35:48

即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开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领导干部的修养、行止,也需要把握好这样的辩证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尾:知足,目前在“止”,有所不为;知不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锤炼党性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

闫立印 发表于 2025-8-21 23:36:55

04 法律应是人性的低保

开头:一些个人求助之所以引发了阵痛,是因为没有发挥法律的社会行为疫苗作用,还是依靠道德的免疫作用,在痛苦地自愈。
结尾: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信心,更应该了解自己的法治进步。电影《烈日灼心》中,警察伊谷春说过:我很喜欢法律。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给道德与法律一个清晰的边界,让法律的归法律,让道德的归道德,很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当法律分解掉不必要的社会协作成本,道德自会去洗刷人们的内心。

牛志彪 发表于 2025-8-21 23:37:54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

开头:个人的理想奋斗,只有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尾:“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千千万万青年在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我们就能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张超超 发表于 2025-8-21 23:38:57

0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段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抗震救灾,一次次的伟大斗争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
结尾:高高飘扬的党旗,是我们战胜疫病的底气。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索晓磊 发表于 2025-8-21 23:39:55

08             “深挖井”方能饮甘泉
开头:当公鸡一声长鸣唤醒整个大山,画家就带上画笔、画板、画架,沿着狭窄弯曲的石板小路,在白墙黑瓦的皖南农舍拾级而上,登上村东山坡,眺望远处美景,构思心中画卷。这位水彩画家独自一人沉到大山里待了整整40天,每天都有情感的冲击、灵感的迸发、思想的火花,画笔下的色彩比过去更丰富、丰满、灵动,色彩的过渡更自然,与景物的结合更有意境、神韵,构图更加灵活自由。他将这样的深入生活叫“深挖井”。
结尾:他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创业史》。我们现在的作家、艺术家还有多少人像柳青、路遥一样,舍得拿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深入生活成就一部作品?
 “深挖井”方能“饮甘泉”。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是植根生活、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来完成的。

温静 发表于 2025-8-21 23:40:46

让亲情甘泉滋润现代社会的土壤
开头:相对于“男耕女织,朝出夕归”的农耕社会,现代生活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流动性的增强。从蛙声一片的田间地头,到车辆川流不息的城市马路,越来越多的人,成长在故土,工作在异地。从故土中“逃离”,并不意味着“背叛”,恰恰相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历经城镇化阶段,必然存在的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被历史的潮流裹挟前进之时,年轻一辈,越来越成为“原子化的个体”;我们的情感网络,越来越脆弱。移动互联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
结尾:其实,亲情温暖的不仅是父母,还有自己疲倦的心灵。作家巴金曾在《家》中,写下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家庭犹如沙漠中的甘泉、大海边的港湾,是洗心涤虑、怡情悦性的居所。
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生活,亲情都是最沁人心脾的一泓甘泉。让亲情的甘泉滋润现代社会,并不需要花多少力气,不妨如网友所言,“尽孝就是这么简单,放下事情,给爸妈打个电话。”

张国利 发表于 2025-8-21 23:41:43

禁食野味:这个问题就得一刀切
开头:远离野味,就要远离陋习。管住嘴,是必要的事,但并非易事。管住嘴,就是与一些地方长期的饮食习惯作较量、与当地的饮食习俗作斗争、与自己的饮食味蕾作切割。
长期以来,不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错觉,有“吃什么养什么”的误区,有“吃什么治什么”的谬解。甚至有人不明就里地以为,野味代表着“新鲜”,野味能够治病,野味可以带来刺激,诸如吃猫能提振精神、吃蛇能强健身体、吃鼠能美发生发等说法。以讹传讹、美化包装、凭空而来的理由,无一例外地为这一不生态、不健康的陋习提供了反科学的说辞。
结尾:古人谈饮食文明有“五戒”:戒纵酒、戒耳餐、戒目食、戒强让、戒暴殄。古人观念照进现代生活,既要除饮食之弊,又要兴文明之利。现代人要有现代人的样子,要有现代生活的风范。禁食野味,管住嘴,也要“迈开腿”,从制度、规则与文明出发“起而行之”,再难都不能松。
越是难禁,越应该禁;越是难管,越应该管。禁,强力地禁,管,彻底地管。在这个问题上,就得来一次 “一刀切”。

张国利 发表于 2025-8-21 23:43:23

《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以未来视角回溯过去,营造出宿命感和时空交错的魔幻氛围。

秦为惠 发表于 2025-8-21 23:44:41

《呐喊》
“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以个人回忆为切入点,隐喻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思,为后续作品奠定批判基调。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平台活动】美文开头启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