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昨天 15:28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共育“飞机医生”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近日的济南,烈日炎炎,气温爬升到了30摄氏度以上。在济南职业学院航空装备训练中心里,大一学生丁启超的学习热情却丝毫未减,就像这天气一样火热。

在C919模拟驾驶舱里,他熟练地操纵驾驶杆,并相继完成了飞机检查与启动、滑行与起飞、爬升与巡航等动作。在即将举办的“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他将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团队同场竞技,同时还有航空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加,竞争非常激烈。但丁启超自信地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为济南职业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丁启超的自信是有理由的。该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研室主任边洪宁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专业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四次获得二等奖,也代表中国队站上了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这一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

以赛促学提升素养

在济南职业学院航空装备训练中心里,冠军、金奖、发明专利的奖杯、奖牌和证书摆满了一面墙。但记者注意到,在众多荣誉中,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邹倩对“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二等奖”情有独钟。

2014年,邹倩还是该校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副主任。她主动请缨承担了山东省内首个高职飞机维修类专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建设任务。

“当时从全国来看,开设这个专业并且有招生的院校也只有20多所。”邹倩一头扎进这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与同样年轻的教师们四处“求学”。“不到一年时间,我就搜集了多达2TB的教学资源。”邹倩说。

2015年,邹倩带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大一学生,代表山东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期间,我们没有相关设备,只好借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场地,在那里熟悉飞机维修工具、认识发动机零部件、查阅纯英文的飞机维修手册、正确使用工卡、合理安排队员分工……”邹倩说。

“虽然第一次参赛失利了,但我们是‘兴致勃勃地去失败’,因为收获很多。”邹倩说,团队认真总结经验,把参赛过程中学到的点滴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参赛的“养料”。

“第二年参赛,我们白天练、晚上练,上场之前甚至都要做一遍‘无实物’演习,把所有动作细节精确到分甚至是秒。”邹倩说。

那年,这支队伍终于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中的“黑马”,成功斩获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如今,济南职业学院航空装备训练中心设施完善,除了模拟驾驶舱外,还配备了直升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等各类真实航空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训。

联手打造“王牌专业”

在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古飞机”)从事了16年培训工作之后,尹志伟来到济南职业学院,成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一名教师。与他一起加入该专业的还有来自山东航空公司的配载工程师高登科。

记者在航空装备训练中心采访时,尹志伟、高登科正在辅导学生,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拆装到标准线路施工,再到飞行器部件钣金和铆接……这些操作对有多年企业实战经验的他们来说轻车熟路。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课堂当成机库,将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并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

如今,该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已成为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骨干专业,该专业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牵头完成了山东省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此外,该校还开设了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三大专业形成了“专业群”。

在边洪宁看来,能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骨干专业,济南职业学院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紧密的校企合作。

记者采访时,来自太古飞机的工程师徐飞正在实训中心布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大二学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维护实践考试。“题目是我们出的,确保其实用性和前沿性。”徐飞说。

据了解,作为国内知名“飞机医院”,太古飞机是全球首个获得国产大飞机C919维修许可的单位,是全球最大的737-800客改货交付中心。济南职业学院和太古飞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进行了8年,已紧紧拧成一股绳。

邹倩说,济南职业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有8名毕业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还有学生在太古飞机做起了“飞机医生”。“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大赛获得了进入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机会,还有学生专升本后考取了研究生,又回到我们学校工作。”边洪宁说,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了飞机维修工作,拥有不错的收入,他们用亲身经历鼓励着同专业的学弟学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共育“飞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