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工匠学院作用 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注入强劲动能
出版日期:2025-08-05 A01版●要闻一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吴艳
8月3日,在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定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工匠学院,一场以“碳材料的发展从化学电源说起”为主题的培训正在火热进行。来自阳泉市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产业工人聚集于此,聆听专家讲解,并展开热烈讨论,一项项前沿技术、一个个创新理念不断引发思维火花的碰撞。
自从6月19日该工匠学院揭牌后,这样的“头脑风暴”已开展过很多次。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创立以来,深入推进产改工作,延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多品种、全工序、一体化”生产模式,引领锂电池负极材料新潮流。
“工匠学院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阵地,是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我们就是要围绕产改需求,构建紧密对接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专业镇建设夯实人才根基。”该公司总经理耿林华的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阳泉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改,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技能人才培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选择在该公司建立平定县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工匠学院,看重的不仅是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更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阳泉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研发中心每年投入当年营业收入的4%左右作为研发经费。”该公司品质技术研发中心经理郭钰说。近年来,该公司在创新道路上持续提速,通过不断改良升级,实现负极材料对电芯客户的批量供应。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共计87项。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炭石墨复合材料,年生产量达200吨,产值达两亿元。
该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科技研发团队的培育,先后引进3名博士,同时不断深化省校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接洽,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我们将继续聚焦技能实践、技术研发、职业培训,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互聘等方式,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工技能,打造培养新能源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摇篮,让产业工人更快成长成才。”该公司行政项目部经理刘毓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