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她们的记忆,历史的伤痕
中新网8月14日电 题: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她们的记忆,历史的伤痕 作者 魏晨曦今天,第13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历史的伤痕仍在诉说。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5124d56e1daf4fcdb8efdd943b9e6b80.jpg2025年5月7日凌晨1时,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离世,享年96岁。1930年,她生于战火中的湖南;1943年,13岁的她被日军掳走,囚禁、凌辱……伤痕深埋心底。70余年沉默,直至2021年,她终于说出那段血泪记忆。可直至生命尽头,小瑞奶奶始终未等到日方的道歉和赔偿。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7人。
而在菲律宾马帕尼克村,10位年过九旬的老祖母用颤抖的声音唱起歌:“请让老祖母的心获得治愈”。1944年的那场浩劫,将整个村庄的青春撕碎。日军封锁全村,房屋被焚,年轻女性被集体关押、强暴、奴役。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cfb6cdec5e4a4f6f8be6a3254b70d000.jpg2023年12月22日,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埃斯特莉塔(右)和娜西萨在马尼拉参加一场聚会。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菲律宾,强征约1000名菲律宾妇女为“慰安妇”。对于她们遭遇的暴行,日本政府至今不仅一字未认、一句未歉,反而对菲律宾“慰安妇”维权活动百般阻挠,试图抹去她们这段痛苦的历史记忆。这样的二次伤害比身体的伤害更深。
放眼亚洲,约40万名女性被强征为“慰安妇”,留下了终身难愈的伤痛。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c10926dabbaf4e30ba155953b4012b82.jpg2024年8月14日,菲律宾“慰安妇”权益保护组织——“菲律宾祖母联盟”成员与部分“慰安妇”受害者家属在马尼拉举行游行示威。图为家属们手举已故“慰安妇”照片。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数十年辗转,中国的幸存者在等,菲律宾的幸存者在等,在朝鲜、韩国、印尼、马来西亚、东帝汶、荷兰……在世界各地,还有无数的“她们”在等,在等一句真诚的道歉。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b2583e803ba249d1a2cce8d643991ce6.jpg资料图: 韩国民众聚集日本使馆前抗议,并搬来一座“慰安妇”少女铜像。
历史不会因时间褪色,她们从未止步于沉默的等待。勇敢发声,是这段历史最有力的证词;拿起法律武器,击碎所有试图抹去痕迹的谎言。
这份对正义的追寻,已延续了三十余年。1992年,中国“慰安妇”受害者首次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申诉;三十多年后的2024年,18名受害者的子女再次接力,将诉讼递交中国法院。这是民间对日申诉32年来,首次在中国的法庭上,向日本政府追责。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5653935c3adb485684dba48beb8a72d3.jpg
在东京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那些泛黄的证言、尘封的法庭审判记录,亦将真相的铁证一一陈列。多年来,国内外有识之士从未停下 “打捞记忆” 的脚步。有人搜集史料,有人整理证据;数十名幸存者更曾一次次远赴日本,在证言集会上撕开结痂的伤口,让真相穿透沉默。
有人把罪行钉成册,有人把证词刻成碑。以铁证为刃,以正义为锋。这份不肯遗忘的执着,只为让历史永不蒙尘,让苦难不再重演。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8/14/55a6e930d8994e3a8716577c18860d4e.jpg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八十年沧桑巨变,地区冲突的战火仍未湮没,世界和平警钟长鸣。血泪铸就的过往告诫我们:铭记,不仅是怀念,更是为了前行。
吾辈自强,捍卫尊严!山河不忘,浩气长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