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h951751 发表于 2025-8-25 20:51:26

《班组天地》杂志第9期热点微评论: “两山”实践给我们基层带来了哪些启示?

本帖最后由 cyh951751 于 2025-8-26 09:23 编辑


《班组天地》杂志第9期热点微评论:
“两山”实践给我们基层带来了哪些启示?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20年间,企业从被动环保到主动求绿,高耗能车间改造、管理方式转型,是“两山”价值重构的微观呈现。
      但在基层,绿色实践仍面临深层挑战,比如如何将设备升级从短期成本转化为长期竞争力?怎样使环保要求真正从制度约束变为职工的自觉习惯?工作环境改善背后,又体现了哪些“生态账”与“经济账”的统筹智慧?
      欢迎大家直接跟帖发表观点,标题自拟,字数控制在400 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物,论据恰当合理。截稿日期:2025年8月31日。

竹子 发表于 2025-8-26 15:13:28

                                                                           班组的“绿色机床革命”
       “两山”理念践行20年,我们带式输送机滚筒零部件加工班组的转型,就藏在机床的迭代里。过去操着普通车床车削滚筒轴承压盖,切削液浪费严重,车间地面总积着油污,加工轴承位密封位时,铁屑混着废油难清理,职工常抱怨“一天下来满手油垢”,环保措施也只是“用完机器再擦油”。
       5年前引进数控重型车床和数控镗铣床时,老操作工纪师傅直皱眉:“普通车床靠手感就行,新设备又要学编程,还贵!”可实际运行后,变化显而易见:加工滚筒外圆精车时,数控设备切削液循环利用率从30%提至90%,单批次加工能耗降18%;镗铣床加工焊接止口时,粉尘收集装置让车间粉尘浓度骤降,再不用戴两层口罩。更关键的是,数控设备加工精度提升,轴承位密封位合格率从88%升至99%,客户订单多了,班组月收入也涨了12%。
       如今,师傅们会主动检查数控设备的环保装置,下班前清理切削液回收箱——大家早明白,机床的“绿色升级”不只是成本投入,更是守护健康、稳住订单的“双保险”。基层班组的绿色蝶变,正藏在每一次精准的数控操作、每一回循环利用的切削液里。(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张进强)

wcfyyq666 发表于 2025-8-26 15:43:14

践行于日常工作中
在钢铁行业,企业要想走的远,就要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不断地淘汰污染大,高耗能的设备,把企业打造成花园式工厂,让职工践行于日常工作中,尽情享受“绿”色带来的成果。
人们常言:说的再好,也不如实干。河钢宣钢张宣科技职工,借着转型升级的东风,硬是把传统的冶炼设备淘汰后,建设了环保,节能氢冶金冶炼,改造电炉冶炼。职工的工作环境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产出了高端产品,也走向了高端市场,职工从中品尝到了“两山”理念的果实。所以说,在节能环保问题上,主动实干才是企业发展、竞争的硬道理。
在打造“绿色”工厂的建设中,我们不仅仅要在厂区内添“绿”,更要在职工心中植“念”,让每一名职工有守住绿色工厂的坚定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好环保工作。张宣科技检修公司倡导的安全文明检修工作,即做到了安全高效检修,又保证了人走场净,把环保工作做到了日常的点点滴滴,充分说明了职工的观念在变。
由此可见,只要企业把住机遇,不断改变观念,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把任何事情做到家。(杨玉清靳彦斌)

高娟 发表于 2025-8-27 10:00:15

《智能焊网机叩开绿色转型之门》
       在国能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维修中心三厂矿用支护材料部车间,一场持续二十年的绿色变革正悄然发生。这里曾是高耗能、高噪音的传统矿区车间,如今却成为“两山”理念在煤炭行业的基层实践样本。
      一台全自动焊接网机的投用,成为观察"两山"理念基层实践的生动窗口。这台设备不仅实现了支护网生产从人工作业向智能制造的跃升,更折射出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
该设备通过精准控温系统将能耗降低28%,烟尘收集率达99%,彻底改变了以往焊烟弥漫的作业环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断点续焊功能使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8.5%。这种投入表面是设备更新,实质是构建绿色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既满足环保刚性约束,又通过材料节约收回改造成本。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人员维度。操作工从手持面罩的焊接工转变为监控设备的技术员,实现了从"体力型"到"智慧型"的转身。车间节能降耗成为职工主动创新的领域,近期提出的焊接参数优化方案又使电能消耗降低7%。
   这种转变超越了单一设备升级的范畴,展现出系统化绿色变革的特征:以技术创新为起点,带动能效提升、人员转型和管理创新三重变革,最终实现环境效益与产能效益的协同增长。全自动焊接网机的轰鸣声,正是传统产业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国能神东煤炭设备维修中心高娟)

爱好作为 发表于 2025-8-28 08:23:58

本帖最后由 爱好作为 于 2025-8-28 08:36 编辑

                  绿色环保让员工收获健康安全
      过去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都有这样感触,去生产设备现场巡检时,不是机器轰鸣的噪杂声,就是粉尘飞扬、令人窒息难耐。然这都是吃了不注重抓绿色环保的亏,有不少员工还因此落下了结核病、耳鸣等各种职业病。如今,公司不仅频繁做好职业病预防宣传、技能培训等工作,而且还在生产现场对粉尘浓度较高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想方设法隔离粉尘外泄,同时对有噪音区域投放耳塞等防护用品,为生产一线人员健康安全加固了防护网。笔者在生产一线工作40多年,见证了“两山”理念,在企业经济发展、生产一线人员健康安全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要我低碳环保到我要低碳环保“,让企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病也从过去“有”变成了现在“无”了。员工在感受”两山”理念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倍加珍惜自己生命健康,把学到的安全环保知识转化实际行动,每次机组检修时,遇到粉尘浓烈的区域都主动戴口罩和护目镜等,并都自觉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竹子 发表于 2025-8-28 13:23:33

                                                          从“车间到生活”:环保里的健康温度
      “两山”理念提出20年,改变早渗透进职工日常。作为一线工人,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环保不再是标语,而是实实在在守护健康的“防护网”。
       以前车间机器轰鸣、粉尘弥漫,同事们戴两层口罩还是会咳嗽,现在高耗能车间智能化改造,噪音降了、绿植多了,工作时能顺畅呼吸,这不仅是环境变好,更是企业把职工健康放在心上。就像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街头尾气少了,通勤路上少吸“废气”,生活里的“健康细节”,正靠这些环保转变一点点攒起来。
       这背后藏着“以人为本”的逻辑:国家重视生态,本质是守护人民健康;企业升级环保,也是为职工创造健康的工作条件。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绿色”,我们职工也在转变——以前觉得环保是“上面的事”,现在明白,工作环境里的每一点绿色,都和自己的健康、生活质量挂钩。
       环保不是空泛的大概念,是让车间更宜居、让马路更清新、让吃的用的更安心。小到车间里的一台节能设备,大到城市里的新能源车,都是在为“健康生活”筑基。这20年的“两山”实践,让我们看见:绿色蝶变,最终落在每个人的“健康获得感”里,这才是最动人的“基层答案” 。(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静芳)

王爱平 发表于 2025-8-28 13:26:36

从自动化变革中践行“两山理念”
践行“两山理念”的20年,是众多企业脱胎换骨的20年。它迫使企业告别了粗放式、资源消耗型的老路,走上了一条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模式变革来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新路。这场变革不再是“要我环保”的被动应对,而是“我要环保”的主动追求,因为企业已经真切地认识到: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夯实自家金山银山最稳固的基石。
以我们托辊生产线来说从10年前的人工手动模式的生产线到现在的全自动生产线改进提升,从人工手动注油到自动注油机器的运用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的浪费与污染,也从技术创新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让一线生产人员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国能神东煤炭皮带机公司—王爱平

微风 发表于 2025-8-28 17:47:56

班组“绿”动焕新颜

企业“生态转型”,班组职工当是“绿”动主力。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采取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绿色创新等措施,使环保要求从制度约束变为班组职工的自觉习惯。
班组“绿”动,不仅能使环境蝶变,更是发展范式的革新。 在天铁公司生产一线,处处可见班组职工在为绿色低碳付出努力。比如动力厂新发电班组主动担当,一方面进行环境绿化、美化,推进现场环境面貌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投入到环保设备迭代升级改造、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中,撬动了生产效能与生态效益的双重跃升。这不仅使动力厂获得“现场环境面貌治理一星级单位”,也促进公司成功升级为国家环保绩效A级企业。
绿色钢铁的征程没有终点,班组职工的“绿色”行动也不会停歇。日前,新发电班组又参与到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这一“绿电”项目建成后,年均可替代标准煤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
当班组职工都成为生态转型的坚定践行者,企业便能以绿色为底色,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两山”价值重构的微观呈现,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 尹红伟)

王爱平 发表于 2025-8-29 14:59:57

绿水青山不是口号,而是生产力
两山理念提出20年,基层的启示是:绿水青山不是口号,而是生产力。要把设备升级从“短期投入的成本”转变为“长期竞争力的资本”,需把节能降耗的收益嵌入成本结构与考核体系,用数据说话。环保要求若只停留在制度约束,员工难以自发遵循;一线需要通过培训、标准化作业和激励机制,将绿色操作变成日常习惯。工作环境改善,既是生态账,也是经济账的并行考量:能效提升、污染减排、废物循环利用带来直接成本下降与设备寿命延长。基层要以小改造、快收益、持续改进的方式推进,形成点面结合的治理网络。最终实现的是:生态良好、成本可控、员工自觉、企业竞争力同步提升。
国能神东煤炭皮带机公司——白琮恺

草地兔 发表于 2025-8-30 11:29:09

本帖最后由 草地兔 于 2025-8-30 11:30 编辑

                                                 推动环保要求内化为职工行动自觉
      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环保理念深植于职工内心,推动环保要求内化为职工行动自觉。
      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让环保理念从“条文概念”转化为“操作指南”;再通过展板、走廊展示职工参与环保的鲜活案例,用“身边人做身边事”的场景化宣传,替代生硬的标语灌输。明确岗位清单,例如定期组织 “环保金点子” 征集活动,对职工提出的节能改造、废料循环利用等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和成果奖励,让职工从“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 纳入绩效考核,对环保创新贡献突出予以环保先进个人和环保先进单位奖励,让职工感受到“践行环保有反馈、落实环保有价值”,逐步形成 “无需提醒的自觉”。
      这种将环保要求内化为职工的行动自觉,不仅能帮助企业从容应对日趋严格的环保监管,更能转化为降本增效内生动力—— 从废料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到节能改造降低生产能耗,再到绿色口碑提升品牌价值,最终让环保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与“加速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共赢。 (高常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班组天地》杂志第9期热点微评论: “两山”实践给我们基层带来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