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写作】诗词的立意和炼意
流云诗词流云文摘
前言
“流云诗词”是一个宣传古典诗词的公益性平台,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初级诗词爱好者。主要宗旨是:用好的诗词、诗评、诗话去引导喜欢诗词、零基础的朋友去写诗词,想写诗词的朋友走上正路,走上正路的朋友尽快入门,已经入门的朋友加深学养。
我平时总爱看一些名家诗话,有时看到一篇好文章,真如醍醐灌顶一样,许多困惑迎刃而解,遂找到自己以前收藏的优质诗话,然后再去粗取精,通俗易懂之,最后奉献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诗词的立意和炼意
前两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下炼字和炼句。回忆一下:炼句是把句子诗化的过程。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是字词艺术化的过程。 今天我们简单探讨一下立意和炼意。
立意又称命意,即是作者在构思诗歌的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要表达的主旨、要提示的生活真谛。通俗地说,立意就是明确创作意图,确立具体作品的创作主题,有了明确的创作主题,才能具体地构思和完成诗词作品的创作。所以说:“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是灵魂。
炼意,顾名思义就是提炼意的主旨,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多种写作素材和各种情感当中提炼出一个能反应主旨的含义来贯穿诗篇的前后。什么样的意算是提炼成功呢?新颖,简约,有深度。
那么涉及到诗歌里“意”是指什么呢?确切地说,意,就是指诗人对生活的新颖、深刻、独到的发现、理解与评价,创作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情志。换句话说,意就是诗词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亦即诗人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道德修养、政治倾向、生活态度和艺术情趣的集中反映,也是诗人对生活万象浓缩、提炼、熔铸并使其高度升华的结晶,犹像蜜蜂在百花丛中采了花粉酿成的蜜,这是它提炼加工的精华之物。
我们写一首诗词,首先要立意,即要确定你这首诗词要反映的思想、情感、观点或主张。我们常常看到在诗词创作中,即使相同的题目,由于不同的作者的立意不同而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样作了《临江仙·咏絮》,黛玉的词中有:“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表现了她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悲凉情感。宝钗的词中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现了她春风得意,野心勃勃的思想,这与她优越的处境不无关系。由于他们的社会经历和内容构思各不相同,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因而诗人各自创造了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意境,也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开拓了别出心裁的诗意。
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的本质认识之集中概括,是文章的精神和核心所在。无论说理、言情之文;或叙事写景以至日常应用文章,无不有“意”。只有准确地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把握了事物的“理”(即其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才能提出正确鲜明,符合客观现实的观点或主张,不仅有“理”有“意”,而且理强意胜,进而写出条理分明,动人服众的文章。吴宗义说:“文以理为王”《论文管见》。“辩理”是正意正确的前提。刘勰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文心雕龙·论说》这话适应各种文体的立意和写作。林纾说:“折理精,则立言得体。”(《情觉斋论文》)在析理精深的基础上立意,则可望意之正确、纯约与高深,进而使文章气直、辞盛而文工,免个理屈辞穷,无以感人服众。张耒说:“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是颇有道理的经验之谈。
我们一般可以把诗词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技术)层面、创作(艺术)层面、精神(哲学)层面。 境界(精神)是诗的最高层面,它是从诗词的语言、形象、章法诸方面所提炼出来的精神成果,是诗词所反映、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我们写诗要交流,要影响读者。因此,诗里表达的感情应该是健康、积极的,应该是与民族、与人民大众相通的感情,而不要把自己小我的喜怒哀乐写的太多,太过分。一定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你的感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有价值。这种感情的境界,没有对错之分,却有高下轻重广狭久暂之分。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确实是一个美的境界,但是仅仅靠这样的诗句,杜甫能成为诗圣吗?显然不能。他之所以被称作诗圣,靠的是“三吏”、“三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羌村三首”、“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等,这些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诗篇。我们应该追求高雅的东西,创作出动人心魄,引人向善,发人深思,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
诗是要表现真情实感的,只有真情实感,才能令读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动人效果。但是不能说,只要是真情实感就足矣了。真情实感须要升华,需要提高,提高到民族、人民大众的感情上来,提高到高尚、健康、高雅的境界中来。不要停留在个人小我的喜怒哀乐上。 强调诗人写自己的真实感情,没有错,但是,不能停留在仅仅是真实感情,真实感情要升华,要提高。陆游给他儿子的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外工夫是什么?其中一个就是提高自己的人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诗品,才能写出高境界的诗,才能写出令人感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再过三百年、五百年人们都会阅读传诵的作品来。
立意不凡,情意愈远,意从何而来?在功夫之外,意与一个人的品格,性情,修养息息相关。超凡脱俗飘然出尘与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对权利的看法全然不同。
我们来看一下小故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苏东坡就在禅房住下,无意中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看后,另有所思,就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他写的是:“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大相国寺游览,他们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颇有趣,神宗就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随即应命,挥毫泼墨,写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宋神宗大为赞赏,也乘兴题写了一首,他写的是:“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这一组关于酒色财气的妙趣横生的组诗,由于作诗的人所处的立场和格局不同,对于同样的酒色财气四种事物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家们对立意都给予高度重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其放在创作的首位。如果没有立意,一堆再美好的词语也没有价值。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犯的毛病,诗看起来很美,无法细读。写景就是景区介绍,写心情就是喜怒无常。
所以我们首先要立意,也就是我想表达什么,有了立意我们才能对立意进行打造锻炼。首先要注意选材,题材素材我们要进行筛选。 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日本沉没,经济菜篮子之类的。再说了花前月下的事前人都写干净了,我们再写有啥用呢?早都不新鲜了嘛!思考现实问题,反映现实生活,这个很迫切。
二是真实感强。不熟悉的不写,虚情假意的不写。有时候感觉诗人是用生命来写作的,往往写出来的东西带着血和泪啊!前面说过诗人很多时候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一首诗没有自己的情感在内,无异于没有灵魂。
三是立意要深,大凡历代文人在描写事物、景物之时,一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要深挖诗歌内涵,不要只是为写景而写景,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应该给读者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东西。其次是用语,诗歌的用语要“新、奇、美,”要紧扣我们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现在我们以柳宗元的七古《渔翁》为例来说明用语对炼意的意义: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汲水做饭,是生活中的俗务,诗人却说成“汲清湘”、“燃楚竹”;时间又是朝雾未散去的清晨,这就给人超凡脱俗之感;甚至想起《楚辞》中的《山鬼》 《湘君》 《湘夫人》等篇中所描写的湘沅一带山光水色和主人公的情致。朝雾之中,山水朦胧;日出之后,青山绿水尽现眼前,这是生活常识。应当说,“山水绿”是“烟销日出”的结果,与诗中说的“欸乃一声”并无关联;而“不见人”是山遮水蔽的结果,与“烟销日出”亦无干系。但是,诗人偏偏要把毫无关联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结果形成奇趣,好像随着烟消人也消逝了,好像山水变绿是渔翁“欸乃”一声唤来的。从而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也使渔翁的生存环境显得更为空旷。好一个欸乃啊 !
四是合理结构,适当铺陈。通过首尾照应、一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方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用和安排来突出主旨。要想使诗篇“意”显豁,就是要让“意”始终贯穿全篇,古人叫做“意脉”。这就说通过结构线索,人物的明暗主从,叙事上的顺逆,时间上古与今等来突出主旨。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的主旨是痛惜边关征战连年,烽火不息。同时也表现对戍守边塞有家难归的士卒的同情。为了突出这一主题,诗人在“意脉”上出色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从秦关汉月写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秩序安定)、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诗人从秦关汉月写起,可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借以起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所以后人在边塞看到明月临关,自然会想起秦汉以来无数征人战死疆场,那秦关汉月就是历史的见证。二是借以形成历史的纵深感和画面的广阔感,诗人的目的固然是针对当时的边政,慨叹所守非人,但如就事论事,就显得画面偪狭,诗意浅显。
如《胡笳曲》与《出塞》题材相同,主题亦相近:“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大家看看是不是相同题材,表达的主题也相近?该诗只写眼前之景,只道当时之事,缺少《出塞》前两句那种纵深的历史感和画面的广阔感,因而也就缺少《出塞》那种阔大的境界和混茫的气象,两诗的创作成就也就不可同日而语,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嘛!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千年伤感转到自己的慨叹,表现了诗人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但这种心情的表达方式又极为婉曲含蓄:它不是直接指斥当今关塞所守非人,以至胡乱频仍、烽火不息,战士不得生还。而是用以古喻今的方式,通过缅怀汉代名将李广来曲达己意。诗人通过对这位历史名将的企盼和咏歌,来表达他盼望出现英勇善战又体恤士卒的边帅,从而实现安定边防、生还士卒的爱国爱民之愿。它与前两句一怀古、一叹今;一起兴,一本旨,构成和谐整体,既有深广历史内涵,又有深刻的现实针砭,确是盛唐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被称为“唐人压卷之作”。
以后我们写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明说哟,要懂得“藏”。强调一个“不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是如此: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山瀑布之神奇壮美,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白在表现技巧上进行了精巧的设计:庐山香炉峰形状像香炉,聚散的烟云又像点燃的香烟,这是香炉峰的特点。诗人抓住这一特征,让它和飞溅而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比衬:一个是冉冉上升的香烟,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一上一下,互相映衬,而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十分神奇。只因为由此两句,下面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香炉峰上冉冉升腾的香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一只大香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可见构思下了很大的功夫啊。“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子也经过精心锤炼,为主题服务的。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吧。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妻子那里了,诗好像是从爱人那里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还用得着下笔吗?显然不用。“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真是神一般的杜甫啊!这种构思之巧妙,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了!
立意是诗词的主观意识,所以立意要把好方向,要高古浑厚,有气概、沉着,忌卑弱浅陋媚俗,而各种诗体的立意方向也不同。我们常见的几种类型的诗,以下择几种说明。
赠别之诗当写不忍别离之情,方见襟怀之深厚,赠别的诗很多,如送别、离别、远行、仕别等等,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咏物的诗要托物伸意,通过所咏的景物、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咏物的诗要诗中有人,尤其是诗中有我,或“我”跳出诗题之旁,或是将“我”并入诗题之内,达到物我两忘。这就是咏物诗的妙处,这一类的诗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来看,这里就不再举例。
赞美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立意,贵在典雅浑厚,赞美诗的结尾多用期望之意。赞美诗不宜褒奖太过,以免落入俗套,有阿谀奉承之谦。
咏史的诗有三种,一是借古咏今,抒发自己的情怀;二是将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写而咏叹;三是利用对仗的巧妙而咏物,如义山之牵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韦庄的《忆昔》诗中有“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哭挽的诗要情景相宜,真实的事件,情深意重,要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是哭挽某人方好,中间有隐约有伤感之意。
征别的诗,要突出凄怆哀凉之意,但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赓和之诗,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和韵之诗,和的韵有:依韵、用韵、次韵,当观原诗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
酬赠之诗,须要辨别同类的诗体,至亲不得用文饰语,尊者不得用评论语,亦不得轻用夸奖语。
以上就是几种诗体立意的方法,初学者可以从这里入门,有所遵循,不至于下笔踌躇,茫然无措。待你把上面几种诗立意的方法运用成熟了,就可以跳出框框,随意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写诗便不会千篇一律,了无新意了。
诗词忌陈词滥调、内容庸俗浅薄、或娇柔造作或千篇一律。避免落及俗套的方法贵在有自己的心得,每个人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初学者当从细节入手,先立意,再展开思维才不至于跑题,才不会写着写着就偏题了。
在进行诗词构思上,要想人所不曾想,见人所不曾见,发人所不曾发。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多读多写多练,其实诗是练出来的,你放得太久不写了,再写就会生疏,你要重新再进行积累学习,方可再下笔去写。首先你拿题目后不忙着去想怎么写?应该把题目跟自己的生活、自己身边的事物联系一下,有特别感动你的事情吗?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要正能量的,然后你再从这件事情去写,确立题意,确立方向,看高看远,往启谛人生的深意去想。一首属于你自己的诗就会出来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是你自己的诗,别人再没看到之前,是不会容易与你雷同的。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炼意:一是选材,这个要真材实料,尽量贴近现实,格调高一点。二是用语,用语要新奇美,跟主旨要相符。三是结构,要首尾照应、一线贯穿,也就是意脉要通畅,一定要用心追求结构的合理、新奇。总括成一句话,“炼意”就是概括生活、提炼诗意,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中“炼”出诗情诗意诗境诗味诗美来,应该承认,诗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