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觅踪影到频频现身 “微笑天使”江豚见证母亲河生态复苏
长江江豚是长江的旗舰性物种,也是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近日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4年)》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态势。曾经难觅踪影的“微笑天使”,正见证着母亲河的生态复苏。 摄影爱好者在安徽铜陵长江大桥水域,拍摄到了多只江豚追逐嬉戏的画面。镜头中,一对“母子豚”亲密相伴,格外引人注目。https://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447163.jpg 江豚保护志愿者 生态摄影爱好者 章贤:这是一个家族,里面有母子豚,代表长江江豚自然繁衍得很好,我追寻江豚已经三十多年了。长江水质一天天变好,从前难觅踪影的“微笑天使”,如今已是常客。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83867.jpg 在安徽芜湖水域,摄影师也记录下一对江豚母子在水中追逐的画面。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79569.jpg 安徽芜湖无为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陈德贵:江豚的数量至少增加了两到三倍,看到母子豚的数量比以前多多了。 在江豚的另一重要栖息地江西,随着禁捕退捕工作深入推进,赣江流域生态持续改善。这使得江豚时隔近40年重现赣江扬子洲段,母子豚更是频频现身水面。https://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70660.jpg 通过声学探测和人工调查,近年在江西南昌、九江等多处水域均发现了江豚活动的踪迹。这表明长江江豚正通过扩大活动范围,积极寻找新的栖息地。 科技护航 守护江豚回归 自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来,沿江各省份建立起严格的保护政策与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水质改善,江豚饵料也日益丰富。
在即将通车的安徽铜陵长江三桥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这座跨越长江的斜拉桥在三年多的施工期内,依靠“听豚”设备发出预警。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17318.jpg 该系统实时捕捉江豚回声定位信号,计算其数量、移动方向,分析活动规律,并监测水下噪声,最大限度避免干扰江豚。https://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85803.jpg 铜陵长江三桥项目部安质生态环保部部长 章程:我们安装了3套“听豚”系统,对长江的施工噪声、江豚的活动轨迹进行监测。“听豚”系统就像“顺风耳”,江豚一靠近,它就会自动发短信预警。我们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现场对噪声进行评估,是否要停止水上作业。https://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22838.jpg 依托“长江禁捕智慧巡防体系”构建的“天上看、空中听、地上查、水里探”四位一体监测网,铜陵段实现了空间全覆盖、时间全天候、治理全链条的立体化监管。 江豚数量从2006年的40头增至目前的60头,增长50%;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种类丰富,鸟类种类更是从2013年的126种跃升至186种。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36893.jpg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耿梦雨:19个高空探头加水下声呐组成“数字防线”,实时捕捉江豚声音信号和行动轨迹。核心区的智能监测塔搭载5G摄像头,识别非法捕捞准确率高达98%。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56053.jpg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江豚保护的“黄金水域”,横跨安徽铜陵、池州、芜湖三市,58公里江段为江豚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19907.jpg 它不仅是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更承担着迁地保护、种群复壮的重任。经过二十多年摸索,保护区已掌握江豚繁殖规律,种群从最初的4头壮大至12头。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38000.jpg 2021年,保护区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江豚个体交换。如今,这里不仅是江豚的乐园,还栖息着186种鸟类、43种鱼类。 生态红利:江豚引客来 带火生态游 随着长江禁捕成效显现,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清岸绿,豚跳鱼跃”的美景吸引着人们,也悄然带动了沿江的生态旅游热潮。
在江西赣江扬子洲水域安家的10余头江豚,让扬子洲镇渔业村的“江豚湾”保护区成为生态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97669.jpg 近年来,扬子洲镇通过成立江豚保护协会、组建护渔队,持续加强动态监测、环境保护,赣江流域扬子洲段生态实现持续向好,周边村民、游客也将河岸堤坝作为观赏、散步的场所,水清岸绿,豚跳鱼跃的场景吸引着不少人群。https://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25904.jpg 在长江铜陵段,通过全面治理,水质稳定提升至Ⅱ类,“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重现,江豚欢喜“归家”。慕名前来江豚保护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也带火了当地餐饮。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83332.jpg 铜陵大通镇和悦洲 某饭店负责人 骆小燕:现在生意还可以,特别是节假日周末的时候。游客五湖四海的,很多外地的游客过来看江豚。https://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48585.jpg 五年来,铜陵市累计帮助数千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昔日以渔为生的古镇,正转变为生态旅游的热门打卡地。https://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5/08/30/2025083006443541322.jpg 游客 郭女士:江豚看起来很可爱,有天然的笑容。希望它不要像白鱀豚消亡,让它一直这样在长江里面生活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