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渔汛来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 山东荣成石岛渔港马达轰鸣声和庆祝开海的鞭炮声交叠,数百艘渔船红旗飘扬,起锚驶进大海。船长们仔细观察天气和风向,与亲友道别。他们的愿望单纯朴实:希望出海之后很快就能满舱,早早回来,卖上好价钱。 经历4个月的等待,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正式结束休渔期。渔民们整备完船只和渔具,从各沿海渔港启程,开启新一季海上丰收之旅。 一些渔船已经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在青岛灵山岛海域,“鲁青新渔60025”船长王兵和船员缓缓将渔网从海水中提起,放到甲板上。渔网被满满当当的渔获撑得鼓起,船上一片欢呼。 “撒网4小时就起网,第一网主要是带鱼和鲅鱼,加起来有七八千斤。这一趟出海,只用一天时间就收获了两三万斤鱼,我们迎来‘开门红’。”王兵说。 海岸上,青岛崂山区沙子口南姜码头近日来热闹非凡。渔民曲宝刚的小型张网渔船一靠岸,就有不少商贩和市民围拢过来,询问他渔获情况和价格。小黄花鱼闪烁银光,带鱼身子溜长,几百斤渔获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大家开开心心离去,曲宝刚脸上也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最近我们每天凌晨两三点出海,早上七点多返回,主要捕捞带鱼、黄花鱼、鲳鱼,收获颇丰。”曲宝刚说,这些“小船海鲜”往往上岸就被买走,从大海到餐桌的时间短、鲜度高。“伏季休渔期酝酿的那份鲜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守好休渔期,才有鱼满舱。每年休渔4个月,鱼群能恢复,我们也能修船、休养。”“鲁荣渔55717”的船长杨忠悦有着近30年的出海经验,年轻时目睹过曾经的过度捕捞。他说,休渔制度实施前,父辈们经常跑很远才能捕到鱼,海上奔波十分辛苦;如今,每次出海4天到5天即可返回港口,而且开海“第一网”通常都会有好收获。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在上世纪呈现明显衰退趋势。自199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30年来,伏季休渔制度保护了鱼类的生长、繁衍,对保护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近海捕捞产量总体稳定,其中带鱼、鳀鱼、梭子蟹等海产品的捕捞产量保持稳定,鲅鱼、鲳鱼、鱿鱼捕捞产量稳中有升,渔船日均渔获量也明显增加。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保障了优质水产品持续稳定供给,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莹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