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近日,四川内江乡居产业融合项目农村风貌改造工程传来捷报,本年度88个农村院落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工期提前近4个月,中铁六局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交出亮眼“民生答卷”。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0/2566874.jpeg据悉,内江乡居产业融合项目农村风貌改造工程涉及2个镇、27个村。自工程施工启动以来,项目部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高站位布局、高标准推进。改造紧扣“功能+美观”双要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落地,精研乡土特色与现代宜居需求,致力于打造一个个兼具“烟火气”与“品质感”的乡村院落,大幅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品质。同时,项目部以“质量为先、安全为要、效率为本”为核心理念。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院落布局、改造方案既严守设计标准,又贴合村民实际需求。施工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全程监督,力求“零瑕疵”交付,让每个改造项目都成为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常态化开展现场培训与隐患排查,对施工机械、用电安全等关键环节“锱铢必较”,实现施工期间“零”安全事故,为工程推进筑牢“安全屏障”;科学制定施工计划,优化人员与工序衔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加压”。开展劳动竞赛激发建设活力,克服七八月高温多雨等不利天气将工期提前,以“中铁速度”兑现建设承诺,向当地政府与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据中铁六局项目负责人齐升介绍,改造期间户办工程规模倍增,起初计划改造项目约6000户,因改造成果获村民高度认可,村民主动参与热情持续高涨,户数增至10500余户,从“要我改”实现“我要改”。在发挥央企责任方面,项目部探索试行“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经培训考核后参与建设。目前已解决363名村民就地就业,帮村民把“家门口”变成“就业岗”,用劳动技能拓宽增收渠道,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造血”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杨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源 通讯员柯妍 马威 刘歆)9月9日,由中国南航执飞的武汉至俄罗斯莫斯科航线复航,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与俄罗斯深化各领域合作架起空中桥梁。
2014年7月30日15时10分,南航CZ355航班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条直飞俄罗斯的航线。2020年,该航线暂停运营。
复航后,武汉至莫斯科航线每周二、周日各执行一班。去程航班号为CZ8003,回程航班号为CZ8004。去程时间为15时10分至19时15分(均为当地时间,下同),回程时间为21时15分至次日10时30分。空中飞行时间约9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至莫斯科航线的复航不仅将惠及本地旅客,还将通过中转航线衔接,为南宁、昆明、贵阳、三亚、海口等地经武汉前往莫斯科,以及莫斯科经武汉前往长春、大连、青岛、西宁、西安等地的旅客提供便利。
今年9月2日,中国外交部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我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随即俄罗斯表示也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政策。
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居民首站赴俄罗斯旅游103.94万人次,同比增长209.3%;中国内地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15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1%。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9月9日,经过30分钟的连续作业,昌九高铁全线最长T构转体桥——乐化联络线特大桥上跨昌九城际铁路连续梁成功转体,标志着昌九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此次转体施工的昌九高铁乐化联络线特大桥右线转体连续梁全长162米,总重9701吨,下方跨越昌九城际铁路,底部距离既有铁路线接触网顶部仅2.1米,施工安全风险极高,是昌九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
昌九城际铁路运输繁忙,高峰期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为确保工程施工与铁路运输安全,项目团队采用“先平行挂篮悬臂浇筑、后顺时针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低净空旋挖”施工工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天窗作业时间。
据中铁十二局昌九高铁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泽虎介绍,为保证连续梁转体实现一次性毫米级精准到位,项目团队在转体前进行了称重试验,确保梁体平衡并处于最佳转体状态。同时,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连续梁转体的全过程进行三维模拟,精准计算桥梁转体的速度、角度等参数,动态调整牵引力,实现转体施工全程可视化、控制智能化。
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九指挥部副指挥长袁小军表示,目前,昌九高铁建设已完成总投资计划的81%。其中,箱梁架设完成95%;17座隧道已贯通;3座新建站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站台雨棚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四电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下一步,昌九高铁将全面进入无砟轨道铺设阶段,预计2027年3月全线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晓颖 通讯员 李翔 阙阳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9月9日,由中铁六院设计的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南泥湾机场大桥,在67米高空平稳启动转体。经过90分钟精准施工,重达2.5万吨的T型刚构桥体成功旋转77.49度,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南泥湾机场大桥是陕西省延安东绕城高速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机场路旁,桥梁总长638米。上跨包西铁路、西延高铁(在建)转体桥为延安东绕城高速的重中之重,转体部分采用2-70米T型刚构,跨度140米,桥高67米,桥面宽度33.6米,转体墩为空心墩、单箱双室截面,墩高54.5m,转体系统位于墩身47.7米处,转体重量达2.5万吨。
据介绍,该工程历时2年攻克“缓和曲线转体平衡”“高墩施工安全风险”等难题,开创了世界高墩T构转体桥的新纪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兰德华 通讯员 杨必都 杜晓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保金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近日发布的《关于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显示,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拟发行不超过1.37亿(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此外,同仁堂医养10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1.10亿(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若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将成为继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之后,同仁堂集团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同仁堂医养目前存在多重隐忧,包括依靠收购扩张业绩、占其营收大头的医疗服务业务受医保政策调整影响较大、“同仁堂”商标使用存在不确定性等。靠收购扩张冲业绩商誉账面值大幅增加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制,正式更名为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来看,同仁堂医养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并提供各种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将“医”与“养”相结合,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并结合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以标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0/2566488_4096x10000.jpeg图为顾客正走进北京同仁堂大栅栏店。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据同仁堂医养披露,2022年至2024年度,同仁堂医养实现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医养实现业绩增长、得以扭亏为盈,主要源于收购扩张。其中,同仁堂医养于2022年收购了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产生的毛利分别为0.64亿元、0.97亿元及0.92亿元,分别占同年同仁堂医养毛利总额的44.8%、44.6%及41.3%。2024年,同仁堂医养又收购了上海承志堂70%的股权及上海中和堂60%的股权。据招股书披露,由于收购后合并了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同仁堂医养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由于收购扩张,同仁堂医养的商誉值也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12月31日,同仁堂康养分别录得商誉1.873亿元、1.612亿元及2.634亿元。其中,由于收购上海承志堂、粹和药店及上海中和堂,同仁堂医养的商誉账面值由2023年年底的1.612亿元,增长至2024年年底的2.634亿元,增长了63.4%。同仁堂医养表示,未来,将继续寻求收购线下医疗机构的机会,主要目标是中医专科或具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营利性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招股书透露,同仁堂医养计划在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将战略重点集中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四川、重庆、广东等经济活跃的区域。医疗服务营收占比超八成但市场份额仅占0.2%据招股书披露,同仁堂医养目前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同仁堂医养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管理服务、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医疗服务是同仁堂医养收入的主要来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同仁堂医养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15亿元、9.95亿元和9.88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89.4%、86.3%和84%。同仁堂医养称,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数量由2019年的2525家增加至2024年的3614家,表明该分散市场的市场竞争加剧。据同仁堂医养披露,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但其市场份额仅为1.7%。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同仁堂医养在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仅为0.2%。此外,同仁堂医养所有已开业的线下自有医疗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均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收入还受到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报销政策以及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等监管规定的影响。同仁堂医养提醒,2025年2月28日起,北京将200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其中规定,对于价格高于报销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超出报销标准的额外金额由参保患者全额承担;此外,所有医疗机构仅可透过指定在线采购平台采购中药配方颗粒,优先选用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机构采购价格较高的中药配方颗粒时,须在本市医药阳光采购平台提交证明文件。医保基金将不对任何透过线下采购渠道购得的中药配方颗粒费用进行报销。同仁堂医养称,由于报销标准的变化,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额有所下降。然而,有关下降已因传统中药饮片作为替代品的使用量增加而有所缓解,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此次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中成药集中采购也可能会对同仁堂医养业绩造成影响,中药饮片集中采购可能导致常用中药饮片价格下跌,进而降低同仁堂医养的收入及利润。毛利率偏低“同仁堂”商标使用存不确定性从盈利能力来看,同仁堂医养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7%,2023年及2024年均保持在18.9%。虽然近两年有所提升,但与同仁堂集团旗下已有的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超40%)、同仁堂国药(66.1%)和同仁堂科技(39.64%)的毛利率相比,仍然垫底,且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固生堂30.1%的毛利率。其中,由于三溪堂国药馆的高毛利率产品如灵芝孢子粉、阿胶及野山参等销量下降,同仁堂医养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37.1%下降至2023年的27.9%,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27.1%。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品牌拥有356年历史。同仁堂医养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同仁堂”的品牌影响力,但其招股书却披露,同仁堂医养可能无法维持或续期“同仁堂”商标许可使用及授权。根据与同仁堂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同仁堂医养目前在业务运营中使用“同仁堂”商标许可的初始期限将于2026年4月24日到期,经双方同意可续期三年,但须符合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此外,若同仁堂或其附属公司此后不再持有同仁堂医养已发行股本总额33.34%以上,或不再为同仁堂医养控股股东,同仁堂有权终止其商标使用许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保金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近日发布的《关于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显示,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拟发行不超过1.37亿(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此外,同仁堂医养10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1.10亿(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若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将成为继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之后,同仁堂集团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同仁堂医养目前存在多重隐忧,包括依靠收购扩张业绩、占其营收大头的医疗服务业务受医保政策调整影响较大、“同仁堂”商标使用存在不确定性等。靠收购扩张冲业绩商誉账面值大幅增加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制,正式更名为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来看,同仁堂医养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并提供各种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将“医”与“养”相结合,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并结合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以标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0/2566488_4096x10000.jpeg图为顾客正走进北京同仁堂大栅栏店。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据同仁堂医养披露,2022年至2024年度,同仁堂医养实现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医养实现业绩增长、得以扭亏为盈,主要源于收购扩张。其中,同仁堂医养于2022年收购了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产生的毛利分别为0.64亿元、0.97亿元及0.92亿元,分别占同年同仁堂医养毛利总额的44.8%、44.6%及41.3%。2024年,同仁堂医养又收购了上海承志堂70%的股权及上海中和堂60%的股权。据招股书披露,由于收购后合并了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同仁堂医养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由于收购扩张,同仁堂医养的商誉值也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12月31日,同仁堂康养分别录得商誉1.873亿元、1.612亿元及2.634亿元。其中,由于收购上海承志堂、粹和药店及上海中和堂,同仁堂医养的商誉账面值由2023年年底的1.612亿元,增长至2024年年底的2.634亿元,增长了63.4%。同仁堂医养表示,未来,将继续寻求收购线下医疗机构的机会,主要目标是中医专科或具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营利性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招股书透露,同仁堂医养计划在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将战略重点集中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四川、重庆、广东等经济活跃的区域。医疗服务营收占比超八成但市场份额仅占0.2%据招股书披露,同仁堂医养目前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同仁堂医养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管理服务、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医疗服务是同仁堂医养收入的主要来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同仁堂医养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15亿元、9.95亿元和9.88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89.4%、86.3%和84%。同仁堂医养称,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数量由2019年的2525家增加至2024年的3614家,表明该分散市场的市场竞争加剧。据同仁堂医养披露,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但其市场份额仅为1.7%。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同仁堂医养在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仅为0.2%。此外,同仁堂医养所有已开业的线下自有医疗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均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收入还受到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报销政策以及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等监管规定的影响。同仁堂医养提醒,2025年2月28日起,北京将200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其中规定,对于价格高于报销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超出报销标准的额外金额由参保患者全额承担;此外,所有医疗机构仅可透过指定在线采购平台采购中药配方颗粒,优先选用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机构采购价格较高的中药配方颗粒时,须在本市医药阳光采购平台提交证明文件。医保基金将不对任何透过线下采购渠道购得的中药配方颗粒费用进行报销。同仁堂医养称,由于报销标准的变化,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额有所下降。然而,有关下降已因传统中药饮片作为替代品的使用量增加而有所缓解,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此次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中成药集中采购也可能会对同仁堂医养业绩造成影响,中药饮片集中采购可能导致常用中药饮片价格下跌,进而降低同仁堂医养的收入及利润。毛利率偏低“同仁堂”商标使用存不确定性从盈利能力来看,同仁堂医养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7%,2023年及2024年均保持在18.9%。虽然近两年有所提升,但与同仁堂集团旗下已有的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超40%)、同仁堂国药(66.1%)和同仁堂科技(39.64%)的毛利率相比,仍然垫底,且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固生堂30.1%的毛利率。其中,由于三溪堂国药馆的高毛利率产品如灵芝孢子粉、阿胶及野山参等销量下降,同仁堂医养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37.1%下降至2023年的27.9%,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27.1%。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品牌拥有356年历史。同仁堂医养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同仁堂”的品牌影响力,但其招股书却披露,同仁堂医养可能无法维持或续期“同仁堂”商标许可使用及授权。根据与同仁堂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同仁堂医养目前在业务运营中使用“同仁堂”商标许可的初始期限将于2026年4月24日到期,经双方同意可续期三年,但须符合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此外,若同仁堂或其附属公司此后不再持有同仁堂医养已发行股本总额33.34%以上,或不再为同仁堂医养控股股东,同仁堂有权终止其商标使用许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陈磊
阅读提示
从一片荒地到智能基地拔地而起,从依赖柴油到新能源动力领航,新能船业以技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用智能化生产重塑制造流程,让内河船舶在绿色转型的航道上加速前行。
水脉蜿蜒,见证变革。
昔日运河上柴油机轰鸣,黑烟随波;今朝白马河畔,激光如裁衣之剪,数字孪生系统为巨轮安上“数字镜像”——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在此悄然崛起。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船业)仅用一年时间,便将河畔荒滩变为智能工厂,眼下,各型新能源船舶已昂首入水。这一速度的背后,是这家船企向绿向智而行的缩影。
敢于向“油老虎”亮剑
传统内河船舶,柴油驱动已成定式,高能耗、高排放是行业沉疴。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现有不少船舶已难以满足能效要求,这让新能源船舶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瞄准这一痛点,由济宁能源集团携手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孕育的新能船业,自诞生起便锚定“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的钢铁誓言。
“我们联合中集集团、宁德时代、武汉理工大学打造了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新能船业常务副总经理吴则成介绍说。基于此,新能船业对标海船生产技术标准,运用自主可控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业的“数智化变革”。
走进新能船业的联合车间,恍若步入未来。激光游走,分毫不差地切割大型构件;传感器密布如敏锐神经,焊接温度、装配精度数据实时跳动,每道工序皆可追溯。
新能船业依照内河船舶特点量身打造的智能化体系,覆盖了设计、仿真、生产、物流全流程。设计环节,三维建模软件仿真船舶结构,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问题,避免传统造船“边造边改”的浪费;生产环节,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订单优先级和设备状态自动分配生产任务,让每台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物流环节,AGV无人运输车始终按照最优路径穿梭,让复杂的物料配送准时高效……这不仅是国产智能产线的“样板间”,更是大型构件高质量、高效、绿色制造的崭新宣言。
“含新量”和“含绿量”双提升
新能船业技术部负责人陈朋曾在一家传统船舶企业工作,进入新能船业后,他便被数智化、标准化造船模式深深吸引,一股脑地投入到新能源动力船舶的设计中。
“我们在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方面实现了四项重大突破。”谈及近两年的工作成果,陈朋难掩自豪。为了降低船舶阻力,陈朋带领团队反复调整船底线型,优化首部线型和尾部流场,降低了6%的船舶阻力;为了节约能源,团队不断对动力系统进行匹配测试,找到电机功率和螺旋桨转速的最佳组合,实现了3%的能源节约;为了船体结构的轻量化,他们对比选定了兼具高强度与轻量化特性的钢材,优化船体骨架结构,使船舶自重减轻了5%。这些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提升,更让船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90%以上,实现了“含新量”和“含绿量”的双提升。
“目前我们打造的‘节能、环保、经济、高效’4E绿色智能船舶已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并获发AIP证书(原则性认可证书)。”陈朋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路线得到了行业权威的认可。
作为技术带头人,新能船业副总经理杨东江则带领团队持续深耕“绿智融合”领域,其重点研发的氢能源动力船舶,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有望明年投产。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团队借助5G网络和北斗互联,将船舶位置、航速、载货量等实时数据传至控制中心,实现智能精准调度;岸电系统和智能充电网络的配套建设,则达成了“航行零排放、靠泊零污染”的绿色闭环。
“未来,我们要让每一艘新能源船都成为水上的‘智能瞭望塔’,实时预警航行风险、优化避障路线,保障船舶安全!”杨东江信心满满地说。
从“守标准”到“定标准”
我国内河船舶的数量多达十几万艘,但绿色船舶制造标准大多由几家大型海船公司和高等院校参与制定,几乎没有一家内河船舶制造企业参与其中。“我们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新能船业董事长张强认为,这不仅是企业的自我突破,更是为内河船舶制造业树立标杆。
于是,新能船业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造船“新势力”,更要成为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的“制定者”。他们组织多名技术骨干,梳理了近些年的生产数据和技术成果,结合内河船舶的运营特点,编写了《绿色造船企业评价要求及细则》团体标准。
从工厂的能耗指标到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从船舶的设计能效到回收利用方案,每个条款都经过了数十次的讨论和验证。该标准于2024年9月发布,填补了内河绿色造船企业评价的空白,此时,新能船业仅仅成立了两年。
同时,在《内河新能源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立项中,新能船业凭借在新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实践积累,针对行业共性的安全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规范建议,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新能船业还志在构建数字化管理、先进工艺、智能装备的全新标尺,推动内河船舶制造业整体升级。依托智能制造领先优势,企业已荣膺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山东省先进智能工厂、山东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等多重桂冠。
新能船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企业将以科技为帆,政策为风,承载着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将绿色智能的“济宁造”“中国造”船舶源源不断送入水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9月8日,拼多多联合央视新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商务局共同发起线上直播,走进“雪域之门”昌都,以深度探访直播、专场带货直播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带领全国网友感受雪域魅力。活动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朱迅、郭嘉宁现场试吃、打卡昌都特色好物:色泽金黄的丁青虫草、拉绳自热的藏香鸡汤、多糖含量达平原菌菇3倍的獐子菌、高原护肤珍宝杏仁油、风味独特的卡崔……“藏东明珠”昌都的丰富物产首次集体登陆线上,以拼多多为媒,加速走向全国市场。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7715.png?r=17575469952639月8日晚,拼多多直播间共上架40余款昌都特产。赵千 摄据悉,当晚直播共上架40余款昌都特产,涵盖零食饮料、粮油调味、滋补养生、个护调香等品类。在拼多多“千亿扶持”的专项资源补贴下,开播一小时,直播间热度便进入拼多多直播巅峰热卖榜前十位,三小时直播累计吸引近千万网友围观、拼购。其中,藏辣椒、杏仁油、黑青稞粗粮、蕨麻人参果等产品当晚数度售罄。今年4月初,拼多多启动重磅惠商举措“千亿扶持”,依托“多多好特产”专项,持续推动各地品质农货上行。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电商平台,拼多多长期关注西部发展,此次走进昌都,希望能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依托“千亿扶持”,助力西藏好物走出去,产业与财富留下来。藏辣酱数度售罄,白宗山天然矿泉水全网热销昌都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如今更是连接云贵、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东往四川,南连云南,北达青海,向西深入西藏腹地,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和文明走廊。江达县地处昌都北部,这里拥有海拔4500米的白宗神山天然地涌泉,水质晶莹透明,口感甘甜绵软。江达县净界天然饮用水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的代表性企业,公司特别顾问杨涛来自宁夏中卫,原本在宁夏头部酒企负责经营管理,2024年,在江达县政府的引荐下,来到昌都江达,全面负责净界公司的生产和管理。“我对西藏一直充满好奇和向往,如果能用自己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发展、当地乡村振兴带来助益,我觉得很荣幸。”杨涛表示,白宗山矿泉水来自天然地涌泉,富含矿物质,品质有充分保证,但由于缺乏物流统筹和电商运营人才等原因,销售半径局限于当地,无法走向全国市场。在直播中,白宗山矿泉水今年首次登陆电商平台,在拼多多的扶持下,上线即火爆热销,收获网友连连点赞。“我们在成都开设了前置仓,消费者下单后便能迅速发货。现在我们也在加紧推进电商人才的培训,希望借助平台让西藏好水走向全国。”杨涛表示。辣椒亦是高原特产之一,区别于常见的湘辣、川辣,来自西藏类乌齐县的藏辣酱在辣意醇厚外,还拥有清甜的回甘,辣而不燥,香而不腻,在当晚直播中数度售罄、补货。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7717.png?r=1757547003204总台主持人现场试吃、打卡藏辣酱等昌都特产。赵千 摄“西藏辣椒酱风味独特的秘密在于其中添加了当地的天然香料,例如藏茴香等。”安徽姑娘丁婷婷表示。她原本在电商平台经营女装,2023年,由于对象在西藏创业,她第一次走进雪域高原,近距离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与藏民的长期相处中,丁婷婷发现,尽管西藏物产丰富,但藏民普遍对网络经营不熟悉,摆摊、开店依旧是当地首选的经营方式,这让她萌生了借助电商将西藏特产销往全国的想法。2024年,凭借自己多年的电商运营经验,丁婷婷在拼多多开设了一家西藏特产店,将藏辣酱、藏茶、西藏甜茶等当地农特产搬上平台,“这些产品凝结着藏族祖辈流传的手作智慧与生活哲学,却因地域偏远难以被更多人知晓。我希望以这家特产店为桥梁,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些高原好物。”丁婷婷表示,在拼多多集中资源曝光下,辣椒酱、甜茶等产品迅速成为店铺爆款,月销量很快便达近千单。此外,在当晚直播中,日均飞行20公里的藏香鸡,多种口味的牦牛肉干,适合瑜伽、品茶、休息等场景的藏香等产品均收获网友热捧,在拼多多“千亿扶持”的补贴下加速链接全国大市场。最快隔日达,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为保障寄递时效,本次直播还联合中国邮政昌都市分公司,全面跟进所有订单的物流服务。据中国邮政昌都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黄云莎介绍,昌都市分公司为本次活动成立了物流专项小组,实时跟踪寄递全流程,保障所有订单又快又好地送达全国消费者。“从卡若区发货,以北京市为例,最快可实现隔日达。”黄云莎表示。近年来,拼多多持续加码西部农产品扶持,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加大补贴等举措,助力高原土特产走向全国。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在“多多好特产”的加码扶持下,西部地区商家数量大幅增长,销量同比增长58%,羊肉、乳制品、特色小吃等借助平台热销全国。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7719.png?r=1757547010975近年来,拼多多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持续加码西部农产品扶持。赵千 摄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西藏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车里程日益增长。以昌都市为例,截至2024年底,昌都公路总里程达2.02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是1978年的72倍以上,实现了全市县(区)、乡(镇)和建制村公路的100%通达。依托西部地区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近年来,拼多多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持续推动消费普惠,带动更多优质产品走进西部市场。2022年,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模式,首次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2024年,平台推出“电商西进”专项,减免物流中转费,进一步降低西部地区物流成本;今年4月,通过“千亿扶持”计划,继续加码偏远地区电商生态建设。平台数据显示,“电商西进”专项推行一年以来,西部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成,其中,日用百货的订单量实现翻倍增长,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等商品的订单量增长6成以上。“平台还将持续投入资源助力西藏土特产走向全国,既让全国消费者享受雪域优品,也推动更多优质工业品下乡,让更多边远地区消费者以更经济的方式过上更好的生活。”拼多多上述负责人表示。(赵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中新网中卫9月10日电 (记者 于晶)9月10日,包兰铁路迎水桥编组站,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卫工务段的210余名干部职工、16台大型机械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更换钢轨混凝土枕、为钢轨线路打磨,开展铁路“咽喉”要道第二阶段集中修。
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铁路干线。其中,中卫工务段管内中卫至干塘段途经腾格里沙漠,是重要的铁路交通“咽喉”要道。此次集中修将完成更换道岔27组、道岔打磨102组、更换钢轨15.85公里、更换轨枕3.505公里、道床清筛0.511公里。通过此次系统性设备大修,可以全面改善铁路线路平顺性、提升设备质量冗余,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中卫工务段大修主管工程师杨锦思告诉记者,暑运期间,线路通过总重比较大,汛期线路下雨,导致线路设备道床变化较大。针对线路设备缺陷,集中修将对线路设备进行补强,为后期的防寒过冬打好基础。“我们积极珍惜来之不易的‘天窗’资源,在180分钟内确保线路开通,严把放行列车关。线路开通后,我们积极对线路进行整修,确保线路及时恢复常速,不影响旅客列车的运行。”
记者了解到,集中修主要是为了集中天窗、集中人员、集中机料具然后进行集中性的施工。天窗特指铁路部门为进行线路施工、设备维修、检查检测等作业,而特意安排的、不铺画列车运行线的特定时间段和空间范围。简单来说,就是铁路线上“不跑车、专门干活”的“窗口期”。此次施工时间从9月8日起持续至9月27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6 小时前
“我终于有自己的房间啦,和梦想中的卧室一模一样!”看着眼前宽敞明亮、家具齐全的新房间,军军(化名)难掩内心的惊喜与感动。日前,由中铁上海局一公司爱心援建的“梦想小屋”装修改造工程圆满竣工,今年春节前,军军就能正式住进这间专属小天地,开启全新的生活。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016.jpg此次改造的“梦想小屋”是南京团市委联合南京市建委、市人社局等部门,精心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旨在聚焦困境青少年生活学习需求,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改造升级,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关怀,拥有追逐梦想的底气。中铁上海局一公司积极响应南京团市委号召,连续两年深度参与南京地区“梦想小屋”改造计划。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017.jpg军军是此次帮扶的典型对象,目前就读小学一年级的他,父母离异后与父亲共同生活,其父患肢体四级残疾,已退休,全家年收入仅约2.4万元。为了让“梦想小屋”贴合军军的需求,中铁上海局一公司的志愿者们提前开展实地调研,与军军及其父亲深入沟通。设计团队在空间规划中特意增设了7个柜体储物空间,全面解决收纳痛点;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三面改造”(顶面、墙面、地面)与“六物到位”(床、书桌、衣柜、窗帘、台灯、小书架)的标准,同时安排专人全程监督材料质量、施工流程与最终验收,确保改造后的小屋既安全环保、又实用美观。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018.jpg中铁上海局一公司的爱心关怀,不止于“一间小屋”的改造。端午节期间,志愿者为军军一家送去节日祝福与生活物资;暑期里,主动关心军军的生活,陪伴他度过欢乐时光;开学前,又送去了书包和文具套装。截至目前,中铁上海局一公司已在南京地区累计改造“梦想小屋”2间,总面积达38平方米,总装修投入超10万元。未来,中铁上海局一公司将继续坚守爱心与责任,持续推进各区域青少年关爱工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张金浩 张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