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贴“过去挣钱,如今争气” 老工人钱忠畲:用能力和贡献赢得尊重
跟贴“过去挣钱,如今争气” 老工人钱忠畲:用能力和贡献赢得尊重
4月10日,武昌南机务段上任不久的新段长胡昌胜和党委书记赵颗晶带领技术科、验收室等一干技术人员,专程到该段退休老工人钱忠畲家里上门拜访,登门求计,取得了良好效果。
钱忠畲,回族人,退休前是武昌南机务段检修车间革新组工长,他没有大专文凭,也没有技术职称,有的只是对机车检修事业的热爱和对技术革新的迷恋。一个已退休的老工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受到推崇,赢得格外的尊重呢?回头看看他人生奋斗的片断,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镜头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自己生产的内燃机车曲轴断裂频繁,这一“顽症”严重困扰了铁路运输。是材质,是工艺,还是……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了专家分析会,但未能解开这个“症结”。在一次列席专家分析会上,钱忠畲提出自己的一个想法:应该在曲轴瓦上找找原因,他建议将仿造苏联的铜背浇铸巴氏合金瓦改为钢背锡铅合金瓦。这无疑是对现有的曲轴瓦检修工艺的否定,不少人向他这位无名小卒投去了一双双质疑的目光。他一个小工人,专家们都没解决的问题,他能行吗?从此,“钢背锡铅合金瓦”的研究革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泡在书店、睡在单位,从设计、到制图、到精加工,他是多次修改,反复试验。历经三个春秋,新产品完成了,装车后经过几天几夜的大功率运转,停机后发现曲轴瓦及曲轴完好无损。他终于成功了。后经长期运用证明,他所革新的钢背锡铅合金瓦的使用寿命比仿苏联铜背浇铸巴氏合金瓦提高10多倍。凭此革新,他获得了铁道部革新成果奖。打这以后,所有的国产内燃机车全部采用了这项革新成果。就连“巴氏瓦”的故里原苏联也借鉴了这项技术。
[镜头二] 1978年,钱忠畲就任武昌南机务段检修车间革新组工长不久,就遇到了内燃机车柴油机的心脏——机体严重变形,无法修复的难题。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由于经常受交变力的作用,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变形,变形一超限机体就要报废。当时,每更换一台新机体就要花去成本近10万元。请来生产厂家专家会诊,有人摇头道:“国内尚无修复先例”。这无异是宣布这台机体的“死刑”。 钱忠畲看着都觉得心疼,他就摸索着进行柴油机机体变形超限后修复的可行性探索。当时,连测量机体精确误差度的工具都没有,他就通过刻苦攻关,利用光学原理成功地研制出“光学准直仪”,并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多方查找资料论证,并进行技术攻关,终于将这台庞然大物“变形部位” 矫正了过来,在全国同行业中开创了先例。这以后,他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修复的类似变形机体就有50多台,节约了检修成本400多万元,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机车大夫”。
[镜头三]为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著有多篇科技论文,在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内燃机车》、《中国铁路》、《铁道机车车辆》等期刊上发表。他编著的《柴油机检修工艺》一书,35万字,200余幅插图,其中不少章节被选作了铁路中专学校的教材。工作多年来,他带着的徒弟也是一拔跟一拔。他从来不保守,都是尽心尽力带好每一个徒弟,全身心教导他们,尽力做好班组的“传、帮、带”工作。经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是生产一线中绝对技术骨干了。
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生活对人是公平的,在你播种的同时就意味着收获。翻开他的荣誉档案,一本本荣誉证书、一个个闪光的称号不得不令人敬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这一切是对一位敬业爱岗、勇于革新的产业工人的真诚回报。钱忠畲用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贡献来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工人不再是大老粗,只要学而思进,照样有奔头、有出息,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汪东亚 整理)
图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钱忠畲(右一)在带徒授艺。
工人不再是傻大黑粗,只要学而思进,照样有奔头、有出息,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点出了他为何赢得尊重的原因!!!! 好图好文。 引用第1楼方向于2008-04-13 09:06发表的:
工人不再是傻大黑粗,只要学而思进,照样有奔头、有出息,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点出了他为何赢得尊重的原因!!!!
谢谢方向老师点评、鼓励。 引用第2楼心酸的浪漫于2008-04-13 09:11发表的:
好图好文。
谢谢浪漫老师鼓励。 引用第5楼刘浩军于2008-04-13 09:40发表的:
好新闻
谢谢浩军老师鼓励,还请多指教。 好图好文,支持 图文均出彩 引用第7楼吴涛于2008-04-13 09:46发表的:
好图好文,支持
谢谢吴涛老师鼓励。 引用第8楼胜利顾永强于2008-04-13 09:51发表的:
图文均出彩
谢谢顾大哥鼓励,请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