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国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四横一纵”为职工晋升创造更多“可能性”
《山东工人报》(2025年09月19日 第A1版)
工人日报记者 张嫱
“升入技能四星后,每月工资涨了1000元,我正努力晋级五星,那时技能津贴能涨到2000元。”今年37岁的丁杰东是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药国风)制造部合成制剂车间化药合成一班班长。2012年以来,他通过公司技能通关工坊线上线下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晋升为四星级职工,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
在上药国风,受益于技能等级考核机制,不断成长成才享受技能津贴的职工有362人。
近年来,上药国风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贯穿全年的特色劳动竞赛,完善创新创造激励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一线职工技能水平,为职工铺就了一条职业技能“双贯通”的成长成才之路。
人才培养体系“纵横交织”
上药国风一线技术工人占比40%,平均年龄31岁。如何提高一线职工技能水平,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与企业共同成长?
为此,上药国风制定了一星至五星技能等级考核机制,通过技能通关工坊带动一线职工开展理论和生产实操学习,职工参加等级考评合格后逐级晋星,每月可获300元至2000元的岗位技能津贴,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上药国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虞江灏介绍,公司技能等级考核机制已对接青岛市人社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共有252名职工通过星级评定直接获评青岛市技师、高级工等。
上药国风构建了 “四横一纵”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四横即 “雏雁计划” “未来之星” “海燕计划” “凌雁计划”,根据职工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阶梯培育;一纵即 “雁行训战营”,以项目为载体,组织不同岗位和职务的职工组建合作团队,在实战中淬炼骨干精英。
特色劳动竞赛贯穿全年
在上药国风,劳动竞赛一改传统模式,围绕生产、销售瓶颈问题确定竞赛项目,形成贯穿全年、项目顺延式的新型竞赛模式。
“我们的原则是‘三个注重,五个结合’,即在劳动竞赛中注重顶层设计、类别管理、过程控制,竞赛内容与提升职工素质、问题攻关、班组建设、文化践行、培育潜质相结合。”虞江灏介绍。
5年来,围绕重点产品,上药国风在产量、质量、销量、效率、成本等方面确立近400个劳动竞赛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制造安保分会劳动竞赛降本增效项目98个,收益1564.76万元;市场销售分会抢份额、提销量项目增加销售2.08亿元;固体制剂车间36片养心氏片单班产量提升26.11%。
创新创造机制激发活力
上药国风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协同作用,激励职工主动开展创新实践。物质方面,实施即时激励和薪酬调整机制,每季度对作出重大价值的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同时在年度工资总额中预留部分奖金,年底集中奖励重大创新项目;精神激励是对一线岗位善于创新、钻研技术的职工优先授予“国风工匠”等荣誉称号;机会激励则是优选骨干参与重点项目攻关和技能竞赛,促进职工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上药国风累计培养“国风工匠”21人、上海医药集团“匠心大师”6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6人、青岛大工匠2人,选派78名技术能手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一支懂技术、会创新、有活力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