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明晰司法裁判标准 治理网购“退货难”
在《说法》栏目此前针对平台经济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案例的线索征集中,有一类问题被消费者广泛反映,那就是网购退货难问题。有的商家面对七天无理由退货要求,以“产品被拆封”“产品被激活”等为由拒绝;有的商家以“产品被使用过”为由,要求退货时扣除一定的款项;还有的商家直接在产品页面规定“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那么,这些商家规定的条款成立吗?符合法律的规定吗?
湖北武汉的胡女士在北京某电商平台的一个店铺购买了一款包,价款为7060元。
胡女士收到商品后,发现这款包与专柜的货样有明显的差异,就与客服商议退货退款。但是,客服却表示这并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特殊的皮质效果,不是瑕疵,不支持退换。
既然无法以质量原因为由申请退货,胡女士就申请了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商家再次拒绝,并提出该商品的商品详情页面已写明“该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胡女士已经看到该提示仍购买,属自行放弃“无理由退货”。
于是,胡女士将商家和平台告上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退货退款。
法院会支持胡女士的请求吗?互联网上商家动辄设置限制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的条款,都符合法律规定吗?
说案例、讲法律,本期“说法”关注网购退货难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