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撑腰”化解“薪”事
“老板说效益不好,工资一拖再拖,这可怎么办?”“加班费没给,合同也没签,感觉维权无门啊……”近日,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某公司职工小花(化名)遇到了这样的烦“薪”事。受市场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困难,小花和同事们被长期拖欠工资,加班费也迟迟未结,甚至在上班前连劳动合同都没签,管理不规范,在多次与企业协商无果后,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楚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求助。10年工龄遭遇“欠薪断保”,家庭生活陷困境2014年6月,小花和新同事入职该公司。此后5年,他们每天在生产线上忙碌,从青涩新手成长为熟练工人,可直到2019年5月,在小花和同事的多次沟通下,公司才补签了劳动合同,开始缴纳社保。本以为终于能安心工作,没想到更大的难题还在后头。2022年1月,小花发现工资条上明明扣除了个人应缴的社保费用,可她查询社保账户时却发现公司根本没把钱缴到人社部门,并且从2023年开始,工资发放没有规律,甚至连续数月不发工资。更棘手的是,小花的丈夫小王也在该公司工作,夫妻俩的收入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眼瞅着家里不多的积蓄就要见底,可工资却迟迟不到账,连日常买菜都要精打细算。“那段时间每晚睡不着,一想到没工资,一家人忧心忡忡。”小花忆起当时的困境,忍不住眼眶发红。工会介入,开启维权之路在多次向公司索要工资无果后,夫妻俩想到自己是工会会员,便到楚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求助。“别着急,工会就是职工的‘娘家人’,我们一定会尽力帮您解决问题!”工会调解员小杨的话带给了满面愁容的小花夫妻一丝希望。楚雄市总工会在安抚职工情绪的同时,迅速启动“工会+”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楚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安排专人帮助职工梳理情况,整理证据材料,理清诉求清单;调解员同时与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说明职工诉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际困难,引导企业认识到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与有关单位沟通后,工会启动“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行政”联动机制,法院提前介入,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适用意见,人社局指派调解专员,为职工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咨询。多方联动,调解现场见真章调解当天,调解室内气氛严肃而又紧张。职工代表、企业负责人、工会调解员、法院法官、人社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员齐聚一堂。楚雄市总工会调解员开门见山,“我们知道企业有困难,但职工权益也要保障。”企业负责人也倒起了苦水,“不是不想发工资,实在是资金周转不过来……”法院法官耐心解释,“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补偿金;即使用人单位经营困难,也需要与职工协商一致后才能延期支付工资。”人社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员则帮忙算起了“明细账”: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再加上社保补缴,这些都要进行依法处理……经过多次协商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按法律规定支付职工小花被拖欠的工资1045.92元,经济补偿金40288.08元,应休未休年假工资以及因未缴纳社保造成的损失补偿14706.2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