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零近视”小学带来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陈欣波 继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2022年被发现是“零近视”后,该省今年又新增两所“零近视”学校——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腊福小学与戈的小学。这两所小学323名孩子无一近视,视力全部在5.0及以上。 云南三所学校创造出近视率为“零”的奇迹,并非依靠昂贵的多媒体设备,也没有高科技的干预手段,关键就是保证学生每天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晨跑、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环环相扣,孩子们在青山、绿树、田野间奔跑游戏,眼睛长期处于自然光环境下。用戈的小学校长的话说:“想要孩子眼睛亮,让他们多待在户外吧。”https://www.news.cn/20250921/528cd19788ba4234950ba8d42d848817/egUiUKYQUNx3UTY0.jpg“零近视”小学孩子们明亮的双眼。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医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是预防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自然光线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有效抑制眼轴变长,而眼轴过长正是近视的主要诱因。然而,这剂免费的“良药”却在当今社会变得稀缺。学校担心安全,家长追求成绩,孩子的户外时间被压缩,于是,出现了“越重视教育、越损害视力”的怪圈。 我们一方面为孩子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却在剥夺他们保护视力的时间,“足量的户外运动”看似简单,却是当前教育生态较缺失的一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一些学校和家长把分数视作教育成功的指标,从小就让孩子在题海中游泳、奔波于补习班和兴趣班之间,双眼长期被电子屏霸占、被近距离读写禁锢。这些“室内化”的生活模式,让孩子失去了通过阳光保护视力的天然机会,也让鼻梁上的眼镜度数越来越高。https://www.news.cn/20250921/528cd19788ba4234950ba8d42d848817/brHios9o17eW1HFk.jpg 课后,腊福小学的孩子在接力(上)。戈的小学的孩子在踩高跷(下)。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多运动有什么不好?孩子们身心健康、三观正确最重要,视力好是一辈子的大事,是看见美好世界的基础,做错题、没考好都是小事。”腊福小学校长的话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这三所学校都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教育资源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恰恰是这种“落后”,却“意外”保留了教育与自然最本真的联结。课后,孩子们不是与电子产品为伍,而是在锻炼或参与农耕劳动,他们的世界不仅有课本和作业,还有青山、蓝天和家里的活计,在运动与劳动中,他们不仅强健了体魄、保护了视力、减少了看电子产品的时间,还培养了责任心、自理能力、协作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所“零近视”小学像一面镜子,启示我们:教育的成果,不仅可以体现在成绩单上,也可以映照在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里;好的教育可能不需要高昂的代价,而需要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儿童的天性。 是时候重新审视户外运动的重要性了,对预防近视来说,它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