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养生之道
《山东工人报》(2025年09月24日 第A3版)
赵青云
9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燥邪易伤肺津,使人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咳嗽少痰、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此外,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收,抵抗力有所下降,易受外邪侵袭。那么秋分时节该如何科学养生?
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秋分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些热药膳于身体很有好处。粥中可加入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正是户外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适当增加平缓的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八段锦、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瑜伽等。
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可以肚脐热敷,驱寒助阳。经常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四肢冰凉的现象。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肺的肃降功能增强,而肺金克肝木,故而不能忽略养肝疏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