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情绪茧房”撕裂社会共识
自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以来,几大平台近日相继被约谈,一些千万级网红被处理,严重者被封禁。在当前的网络生态中,“情绪”似乎已经成为最大的流量密码。某些平台上,类似“原生家庭之痛”“婆媳月子大战”“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短视频,阅读量动辄破百万;随便一张图片、一个来路不明的视频,就能炮制出一场大戏,引得人情绪激动、吵翻了天;不少账号深谙“情绪价值”,以最挑动情绪的内容“暴力起号”,甚至形成创作营销“流水线”。平台算法与内容生产者合谋,将公众情绪当作燃料,掀起一场又一场舆论风暴,从中攫取巨大流量和利益。情绪是人最真实的感受,无论疲惫、烦恼、愤怒还是委屈,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也可以表达和宣泄。但是,恶意挑动负面情绪,将情绪当作一门“生意”,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从婆媳矛盾到性别对立,从代际矛盾到地域攻击,一些平台利用算法,将负面情绪精心包装为“社会热点”,源源不断投喂给“偏好用户”。比如,一位女性用户若观看了“职场性别歧视”相关内容,平台便会不断推送类似案例,甚至夸大事实、断章取义,强化其“男性主导职场压迫女性”的认知。久而久之,她所见的世界只剩这一种叙事,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情绪茧房”。“情绪茧房”的构筑,源于算法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算计。人们以为在释放情绪,实则在算法预设的轨道上不断强化偏执认知,成为平台收割流量的“韭菜”。这种“我懂你”的情绪操控,比“信息茧房”更具危害和迷惑性。一些平台近期接连被约谈,正是因其算法机制沦为流量“操盘手”,主动编织“情绪茧房”,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多样性与平衡性。“情绪茧房”的危害是多重且深远的。一方面,它构筑了圈层边界。长期沉浸于单一情绪灌溉中,难以接触异质信息与多元观点,导致人们陷入“单向度”思维模式,使人缺乏共情、认知固化,很难进行自主、辩证的思考。另一方面,情绪泛滥极易演变为群体对立。网络空间中频繁爆发的性别战争、代际冲突,背后往往都有“情绪茧房”的推波助澜。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负面情绪正从赛博空间向现实生活蔓延,人们不再关心真相,只相信情绪和感觉,公共讨论非黑即白,社会共识难以达成,撕裂风险不断加剧。跳出“情绪茧房”,平台责无旁贷。用户拥有情绪是合理的,平台追求商业价值也无可厚非,但必须守住底线:不煽动对立、不制造仇恨、不传播虚假信息。平台应优化算法逻辑,主动打破同质化推荐,建立网络空间的“对话规则”,鼓励多元表达,倡导基于事实与逻辑的理性讨论,弥合思想分歧、推动价值共识。同时,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对刻意挑动情绪、制造对立的“标题党”“情绪党”账号进行限流或封禁。对个体而言,也应培养一些“情绪免疫力”。不要过度沉迷社交媒体的“精准投喂”,面对纷繁复杂的各路信息,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是否有其他视角”,重塑判断和思考的主体性。当然,相关媒体也应主动作为,帮助公众识别情绪操控,提升信息甄别能力。情绪不应成为操控的工具,网络也不该是戾气的温床。警惕“情绪茧房”,本质是守护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思维的理性与开放性,这需要每一个数字公民与社会治理者的共同努力。(陈立民)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7/30/2521114.png
全国总工会微信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4/14/2380819.png
工人日报客户端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02/2191297.jpg
中工网微信
[*]https://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0-11/18/20201118084946738668554.png
中工网微博
[*]https://www.workercn.cn/html/files/2020-11/18/20201118084837740688668.png
中工网抖音
网评推荐
[*]社评为中国制造培育更多工匠之星
[*]中工网评推动“骑手”变“帮手”,助力基层治理能效提升
[*]e网评“掏鸟蛋”课被取消,如何正确打开自然之门?
[*]工视评“英歌小女孩”舞出了文化传承的律动
[*]中工快评花“小钱”省“大钱”?“代退服务”并非“真香”
[*]我在我思“技能照亮前程”的生动诠释
[*]漫评失真?
看点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89297_260x150c.jpg工人日报社评丨让旅行成为心灵与文化的对话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90459_260x150c.jpg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丨湖北宜城化工行业协商新机制:高危行业职工权益保障的“旧困新解”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78f815834a3684bc710f8e251c903c67@!fwsaa_260x150c.jpg打工新鲜事儿|台风放假补班一天被举报后取消所有福利假?公司已致歉!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8afaa131b8936b384028f77fb2e80b34@!fwsaa_260x150c.jpg乐健康丨牙膏沫残留会导致氟中毒?过期药只是药效差?听听专家怎么说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2590103_260x150c.png中工快评丨花“小钱”省“大钱”?“代退服务”并非“真香”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30/1a2ab8f10794a2109f55da74dabf845f@!fwsaa_260x150c.jpg体视界丨吴艳妮赛季最好成绩夺冠;王楚钦孙颖莎获中国大满贯“开门红”
工会24小时
[*]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
[*]浙江宁波镇海区总工会十大系列活动绘就职工幸福图景
[*]陕西出台深化“产改”工作方案 到2035年培养近2000名工匠
[*]工会“绘”创新|“鹭岛工匠”养成记:看厦门如何织就数字人才培育网
[*]工会创新实践调研行丨成都市总工会:让工会建设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工阅会”开讲,思政课更走“心”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1/29/2188306.png
中工网微信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02/2191297.jpg
中工网微博
https://www.workercn.cn/resources/images/20200820111547076159099.png
中工网抖音
https://www.workercn.cn/resources/images/20200820112207598310620.jpg
工人日报
客户端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4/14/2380819.png×
搜索
复制
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