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桂花古诗词,10种清雅意境,香飘十里,醉人心脾!
来源 陌上之尘 花间词景八月仲秋的顶流之花,自然非香飘十里的桂花莫属。
桂花,又名岩桂,天香,九里香等,而在古诗词中,它最常见的雅称却是木樨。
01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的这首婉约之作,字里行间充满了闲适感。
虽然这个秋天阴雨绵绵,冷风阵阵,但诗人一点我不觉得凄清。
因为,此时的她,有喜爱的诗书为伴,同善解人意的月亮为友,闻着最喜欢的桂花香,又怎会孤独!
02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宋·朱淑真《菩萨蛮·木樨》
才女朱淑真的这首咏桂之作,字字皆显对桂花的欣赏。
在她看来,虽然它没有梅花那样领异标新,也没有桃李那样的妖娆之色,却有着独具一格的花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月花神。
03
连云长爱绿团团,一片清阴九夏寒。
自有秋香三万斛,何人更向月中看。
—元·刘崧《初闻木樨》
当荷香渐渐散去,桂香慢慢飘来,便是夏天真正离去,仲秋真正到来的时刻。
秋风吹来,望着万绿丛中的一点金银色小花,闻着芬芳馥郁的花香,感觉整颗心都醉了!
04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宋·谢懋《霜天晓角·桂花》
诗人笔下的桂花,宛若清新脱俗的仙子,有着恬淡的香气,温雅的气韵。
它的叶片如同碧云裁剪而成,花瓣像是金子碾成的碎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令人移不开眼。
05
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
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
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宋·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下》
此诗以桂花为题,道的是思友之情。
如诗人所言,相较于金桂的耀眼夺目,银桂更显几分清新淡雅。
表面来看,诗人期待的是桂花盛开的良辰美景,实际上,他期待与这位知心好友一起欣赏独属于秋日的花香。
06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宋·朱熹《咏岩桂二首·其一》
诗人笔下桂花,生于逆境之中,却有着强大的内心,
即便是风霜来临的晚秋时节,亦能长出繁密的绿叶,开出千千万万朵娇美的黄花。
07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唐·王绩《春桂问答二首》
如诗人所言,春天的桃李虽然满园皆是,却终究难抵秋日的风霜,冬日的冰雪。
与之相比,他更钟爱四季常青,盛开在秋日桂花。
08
人间花少,菊小芙蓉老。
冷淡仙人偏得道,买定西风一笑。
前身原是疏梅,黄姑点碎冰肌。
惟有暗香长在,饱参清露霏微。
—宋·朱敦儒《清平乐·木樨》
诗人将菊花,梅花,芙蓉与桂花作比,显然是为了突出此花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之高。
也是,桂花盛开的时节,菊花还在含苞待放,荷花已经几近凋零,梅花还要再等几个月才能见到,此时最受瞩目的花,自然是被称为八月花神的桂花。
09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唐·李白《咏桂》
李白的这首咏桂之作,既是在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也是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诗人将绽放在早春时节的桃李之花与直到深秋才开放的桂花进行对比,意在衬托桂花的内涵之深。
在诗人看来,他自己饱读诗书,志向长远,就仿佛这低调的桂花,即便是在寒风凛冽的秋日,也能维持着盎然的绿色,散发着清香。
只可惜,像他这样的有才之人,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10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字里行间全是对桂花的盛赞。
图片
在诗人看来,桂花虽然没有鲜艳的色泽,也没有硕大的花瓣,却有着淡雅的颜色,轻盈的姿态,醉人的香气。
诗人心中的桂花,仿佛温婉恬静的淑女,又如一位低调不张扬的隐士,虽没有什么存在感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这种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又淡然清雅,馥郁芬芳的气质,正是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
因此,相较于秋菊与冬梅,她更偏爱桂花,甚至认为桂花可以称得上“花中第一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