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感动
感动之一:优秀员工吴守炼¬¬ 吴守炼,机修组长兼电工、焊工,“精一岗懂两岗会三岗”的典型代表,在去年被评为山地分公司优秀员工。
施工以来,吴守炼和他班组的员工天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以上,日平均修理钻机2台套,日更换车辆零部件5项,为生产设备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塔西南项目恶劣的气候条件给钻井设备、运输设备带来非常多的问题,换了几次修理员均不能胜任维修任务,他主动请缨,独立承担起全部的汽修任务,还对调换回来的钻机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保障了生产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中,只要设备出现故障、后勤基地、野外指挥点需要线路安装,无论白天、黑夜,都是随叫随到,无论时间长短,直到处理好手中的事情他才正常休息。
前不久,一台钻井车在过河时陷入泥泞中,他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施救,脱了鞋袜跳到河水中,挖土、填石、支木,想尽办法将车辆安全救出了泥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担了野外指挥点“点长”这个职务,当起了“管家”,给大家安排生活用餐、计划每天的伙食、给指挥点买煤、买气、买菜。。。。。,这些点滴小事虽然不值一提,但却反映了一个普通党员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
感动之二:“转二哥”黄柳生
黄柳生,一个外表粗狂的汉子,典型的军人硬朗性格,来山地队已有些年头,熟悉的人都亲切的叫他“柳班”。从4月中旬出工以来到现在,黄柳生就一直驻扎在野外一线。今年工区施工环境恶劣、气候条件极差。部分民工无法适应,先后有200多人退出。针对这种情况,黄柳生同班组职工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做民工思想工作,帮助解决民工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他的说服下,先后有40几人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作为一名党员,黄柳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他所带领的班组总是第一个埋好排列,总是第一个完成好当天的施工任务,总是第一个承担起最困难和危险地段的排列埋置工作,他说:“队上有了困难,我是军人出身,也是一名党员,我就应该主动站出来”。
作为一名多年的老班长,黄柳生不但自己技术过硬,而且还不忘“传”、“帮”、“带”。今年,仪器组新增加了几名职工,由于不熟悉目前使用的设备,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操作技术,每天施工结束后,黄柳生把他们集中起来,耐心提示、反复示范,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现在,这些人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感动之三:转岗驾驶员郑晓华
个头不高,总是一身“国旗红”,话不多,黑黝黝的脸庞,深邃的眼睛透着沉稳干练,通过这双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对工作、生活有着执着追求的人。
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驾驶员郑晓华的表现应该是非常优秀的。施工以来,他承担给测量组执勤的任务,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琐碎。在测量组施工期间,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加油、擦车、整理驾驶室,检查车况有无安全隐患,从不马虎;施工中,不但按时准确的把人员送到目的地,而且还主动承担起守参考站的任务。别人问他:“测量组的活路管你啥子事,你这样累不累?”,他总是笑笑说:“我是搞测量出身的,我最了解他们的辛苦,能多做一点就做一点”。测量组等任务期间,按理来说,他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而他却没有,主动承担起为后续班组找路、带路的、踏勘测线的任务,而且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驾驶员他总是出现在哪里。据五月的单车成本控制显示,他跑的公里数是最多,但油料消耗的反而最少,别的驾驶员问他有啥子诀窍,他说:“我没得啥子窍门,心细、责任,把单位的车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经营,那你就一定能够做到。”
在山地五队,还有许多象吴守炼、黄柳生、郑晓华这样的党员员工,他们的点滴小事不胜枚举,他们做的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照亮着他们鲜活的人格魅力,他们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那颗忠诚物探事业的决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