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期)“三个作用”显功效 “牢骚”变“建议”
“三个作用”显功效 “牢骚”变“建议”“我们的机械从机容机貌到完好率提高较快,但油漆不耐晒易褪色,我建议防腐时选抗晒的油漆。”
“机械日常维护要靠操作工,要从机械构造原理入手,逐步提高其综合能力。”
……
10月15日上午,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综合二班班会上职工发言的片段。此次的班会较以前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有不少职工一改往常的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而是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二是个性强的职工在指出工作不足之处时,不仅牢骚、怨言少了,而且还能提出相对应的整改办法或建议。
以前该班组只要一提到“开会”,大家都如坐针毯,惴惴不安。无论是班组内部管理会,还是上级进班组的调研会,想想听听职工意见和心声,都是件很难的事。职工要么不说话,要么就牢骚怪话一大堆,越说越激动,个别职工还以提出一些偏激让组织者无法回答、难堪的问题“为荣”。抱着诚心诚意问计于职工,让职工行使主人翁的权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费力不落好”的结果呢?
公司和班组为查到根源,采取与职工谈心,找职工家属请教等办法,查明源于部分职工心存顾虑,怕说错话,得罪领导,担心挨批被整,穿小鞋,而不愿意说出心里话。牢骚满腹的职工则以为,调研、征询意见都是走形式,最终都是“领导说了算”。没人会把职工的意见当回事,“说了也白说”,因此而发牢骚,讲怪话。
查到“病因”后,公司指导班组从发挥基层组织、先进人物、管理者的作“三个作用”入手,消除职工心中的疑虑,敞开心扉,为班组建设,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发挥基层组织的桥梁作用。让班组职工、党员选出自己信赖的工会、党、团小组长。职工有什么心里话或意见、建议都爱找他们倾述,班组的基层组织答疑解惑,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而被职工誉为“贴心人”。
先进人物的标杆作用。将“每月之星”、“优秀员工”等先进人物评选交给组员,让员工选出自己身边的明星,并将事迹材料张贴到班组。基层组织再积极引导,营造“学先进,比贡献”的氛围,激发组员“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
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无论是班组还是公司都做到“件件有回复、有结果”。公司管理层、班组长对职工的意见、牢骚,认真聆听,耐心解答。公司领导班子下基层,无论再忙都要抽空到班组、进宿舍,问寒问暖,倾听职工的心声。(夏忠) 写得好,支持见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