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写作】人民日报文章结构赏析(连载3)
来源语用研究与教学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邹翔“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开篇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缓缓向我们推来,有“放牛牧星”的画面、有“遨游太空”的情景、有“读书改变人生”的历史,言简意赅而内涵丰富,牢牢吸引住读者,再以“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引出文章总论点)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分论点1,概述人立志的重要性,将志向比喻成航标,有了航标,也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采用“人物名言+他人评价”的方式举例论证,尤其是列举著名人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避免啰里啰唆,同时增加文采性)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采用“人物名言+人物成就”的方式举例论证)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点明哲理,透过人物取得成功的表象,总结规律,只有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分论点2,概述青年立志的重要性,有了志向,也就有了奋斗的动力)“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采用人物事迹对比的方式举例论证,使得论证更深刻)“夫志,气之帅也”。(引用论证)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联系青年实际,阐明立志的意义,无论是学业,还是职业,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一来,宏观性文章可以避免”空谈“)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分论点3,概述实现志向的方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举例论证,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详述人物事迹,在列举行业性人物事迹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与上文形成详略对比,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举例论证)“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引用论证)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点明哲理,总结“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师延财和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依的成功案例,阐明奋斗对人生志向的积极意义)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结尾回扣文章主题,联系实际发出呼吁号召,希望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现人生志向,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