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5-11-9 08:34:17

【助力写作】齐欣讲座之 ——作品的构思和立意(4)


齐欣主席讲座之四 ——作品的构思和立意
来源 齐欣 兰亭笔筑文学社

   有了好的素材,还要有好的构思和立意。
   在写什么问题上,奉送大家十二字:“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
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
   作家刘恒志说:我不是研究其他作家写什么,而是没写什么。
   立意要高,构思要巧。

   举例:
   江苏作家赵本夫的《卖驴》
   同类题材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的《我们分到了土地》:一个孩子被爷爷委派,去抓阄分地,希望孩子能带来好运,结果分到最差的土地,导致家庭陷入一场悲剧,表达农民对土地珍视,土地对农民命运的影响。
   十年浩劫结束,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广东一位陈姓作家的七十年代末获全国奖的小说《因为有了她》
   叶文玲的《心祭》。
立意要高,最典型的是是鲁迅先生的《伤逝》。高出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大批同类题材作品。

   在构思和立意上,再奉送大家八个字:逆向思考,侧向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茅盾先生的《春蚕》
   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
   匈牙利作家莫里兹的《七个铜板》
   侧向发展:《寡妇门前》
    《我们分到了土地》
   结束语:
   总之,文学是一门很容易介入的学问,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写篇文学作品并不难,好多人都能做到,同时又是一门最难的学问,好无止境,要写好很难。别人的创作经验技巧很重要,个人的实践摸索更重要。希望咱们兰亭笔筑文学社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同学多读多写,大胆探索,都能在文学创作上有不俗的表现。

作者|齐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助力写作】齐欣讲座之 ——作品的构思和立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