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11/11/2629304.jpg?r=1762810324093近日,在天山南麓的博孜区块,塔里木油田三口钻井正在加速钻进中。图为石油工人在博孜112井平台上作业,助力油田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增储工程。谭辉 摄
生产班长来授课
本报讯 进入四季度以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选煤厂装卸车间创新培训模式,每周二安全办公会提前20分钟召开,由一名生产班长利用20分钟时间,为车间班长、技术员、科级管理人员授课。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知识、职业健康等课题,培养、锻炼班长对班组的培训能力。(肖震)
三级培训筑防线
本报讯 近日,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采气作业二区严格执行三级入场教育培训,对近期新转岗员工开展72小时安全培训。通过理论讲解、现场实操考核、案例分析等形式,为安全生产筑牢防线。参训员工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实用、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邵帅)
主题实践优服务
本报讯 近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客运段锡林浩特车队,以“保安全、促提质、展作为”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提升客运服务质量。乘务人员一边严守安全规范,加强车厢巡查与设备检查,排查安全隐患;一边细化服务,关注老幼等特殊群体,全力保障旅客出行体验。(吴昊洋)
四措并举增活力
本报讯 淮钢烧结原料厂不断创新班组管理模式,通过四措并举,全面激发班组活力。即:开展深度剖析、培训学习、班组安全隐患排查积分制等,筑牢安全防线;开展班组长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班组长工作激情;开展“师带徒,传帮带,以老带新”活动,以及“点单式”精准培训等,全面提升班组整体素质;开展班前会、安全会、班组活动、合理化建议等,倾听班组职工心声。(徐施 卢克余)
协同管理提效能
本报讯 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机务段聚焦地勤车队班组多专业协同管理难题,强化“班组一盘棋”意识,积极探索多岗位协同管理新路径。通过经验分享、问题剖析和措施探讨,成功打破专业壁垒,理顺岗位作业流程和管理标准,并构建岗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了整体工作活力。(马仁林)
安全宣传进小学
本报讯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供电段、厦门工务段等单位共同组织团员青年职工前往泉州师范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以“知路、爱路、护路”为主题的铁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团员青年通过发放铁路安全宣传手册,深入学校进行主题宣传活动,向小学生们普及铁路安全知识。(刘晓茜 余晟炜)
本报记者 赖志凯 本报通讯员 司木旺
北京环卫集团环境服务项目公司宿松京环公司保洁中心七班,在岗员工30人,肩负着安徽省宿松县老城区十三条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任务。该城区环境曾一度脏乱差,不仅困扰着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县城市民也叫苦不迭,堪称环卫作业的“硬骨头”:老城区公共卫生设施陈旧;城乡接合部存在历史遗留的“卫生死角”。正如班长杨贤仁所言:“我们这儿没有淡季旺季,天天都是‘攻坚战’。”
面对复杂的日常保洁态势,七班在实践中练就了“动态保洁”的硬功夫。他们打破定点定岗的日常作业模式,化身为大街小巷的“流动哨兵”,精准把握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和突击性相结合的举措,将日常保洁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集贸市场人流高峰,集中“火力”快速收运;车流稀疏时则见缝插针进行路面洗刷。他们的工具包内,小铲子和钢丝球是必备“武器”,专门攻克顽固的“牛皮癣”小广告。
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老街一菜市场瞬间积水成涝。汛情即是命令!七班全体人员在班长的带领下,毫不犹豫踏入膝盖深的污水中,徒手清理堵塞下水道的杂物。雨水、汗水浸透衣背,泥浆沾满脸颊,却无一人退缩。从清晨到傍晚近10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让路段重现整洁。
除了日常作业与应急抢险,七班成员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急需帮助的市民身边:助人为乐、扶老携幼、拾金不昧等不胜枚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七班内化为乐善好施的品格,激励他们不断用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
6年来,七班先后6人荣获市级、县级环卫系统的表彰;并在2024年荣获“安庆市环卫系统年度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丁文慧
在工区,大家亲热地喊他“亚杰”。这一喊,喊了45年。
亚杰,大名叫韩彦民,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供电段焦作电力工区的一名电力线路工。亚杰10岁随父亲来到这个工区院内,长大后成了这个工区的职工。从看父亲爬杆架线,到自己成为其中一员,再到如今临近退休,他在电力线路上坚守了大半辈子。
亚杰心中有张“活地图”。“K137+500位置,靠东第二根杆,有鸟窝,得去看看。”“临8道那台变压器声音不太对,线圈可能老化了。”
平时话不多的他,一讲起自己分管的线路,眼睛就亮了。设备状况、周边环境、隐患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这张“地图”,是他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即便现在大数据、电子台账已经很普及,亚杰依然坚持“眼见为实”。“只有我走到的地方,我才放心。”每天傍晚,他都要到站区转一圈,亲眼看看设备运行状态,关键处所亲手摸摸。
工区来了新职工,亚杰临近退休再次成了“师傅”。他带徒弟,用的是最“笨”也最踏实的办法——步行巡线,一走就是一下午。
图纸上标明的,他要走到跟前指给徒弟看;望远镜能看清的,他也要走到杆子下面。
“风从这个口钻过来,碰到上跨线容易晃。”“北边这几棵树,春天长得快,得盯紧树梢和线路的距离。”他仰头眯眼,仔细打量。
他带着徒弟钻树林、跨水沟,讲得细致:哪个螺丝容易松、哪段线路雨季容易跳闸、哪儿的杂树枝长得快得勤清理……“这些”,他声音沙哑,“电脑图纸上没有”。
工区电脑里有个专用文件夹,存满了他为徒弟准备的“独家教材”,那是他走到设备跟前拿着手机拍下的每一根电杆、每一串绝缘子、每一处接线点。他在用这样的方式,把心里的那幅“地图”,一点点描给年轻人看。
再精确的图纸,也标不出新搭的鸟窝,画不出悄然接近线路的树枝,更记不下这30多年风霜雨雪中,一个老电力工巡视线路时脚步的匆忙、对每一台设备的亲手触摸。
这幅“地图”是活的,有温度、有呼吸。它还在不断更新——而更新的方式,依然是那双走不停的脚。
本报讯(记者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贺春生)“通体洁净,滤孔通畅!”11月5日,在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苯酚车间,几名员工一边整理清洗完的过滤棒,一边笑着对身旁的车间副主任宗彦凯说:“真没想到,这些原本要当废料扔掉的堵塞过滤棒,现在居然能重复使用,算下来咱们已经省了不少钱!”
苯酚丙酮装置开车初期,物料杂质多,过滤棒易堵塞,这是公认的行业痛点。该厂新建年产35万吨苯酚丙酮装置开车仅一周时间,就更换了80多根堵塞的过滤棒。看着堆积的废旧过滤棒,宗彦凯心里犯了急:“同行业一次性使用后就丢弃是惯例,但惯例未必不能破,能不能试着修复后再利用?”
思及此,宗彦凯立即召集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集思广益。他指着堵塞的过滤棒问:“大家平时清洗设备有经验,蒸汽吹扫能去油污,药剂浸泡能溶杂质,你们想想,如果把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能不能让它起死回生?”
“我试过用蒸汽冲轻度堵塞的滤网,效果还行,但这么严重的堵塞不一定行。”老员工王卓有些迟疑。宗彦凯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试试怎么知道?咱们组建攻关小组,你负责把控蒸汽压力,朱立强测算药剂配比,于江华跟踪清洗后的使用效果,咱们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
就这样,在宗彦凯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泡在车间里反复试验:调整蒸汽吹扫的温度和时长,优化药剂浓度与浸泡时间,一次次拆解、清洗、安装、测试。终于,经过十余次实验,“蒸汽吹扫+药剂清洗”的组合工艺成型——堵塞的过滤棒经处理后,滤孔通畅度、耐压性等指标完全达标,单根居然能重复利用4次。
通过利旧复用,在后续开车过程中,该车间仅使用了204根过滤棒,较同行业常规用量减少近九成,仅此一项,节约98万元。
黄江燚
“吴工长,今天借你一方宝地,再试试我这个脚蹬调直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车辆段徐州设备车间技师罗云臻带着一套工具,来到徐州北检修车间生产现场,准备进行试验。
“嗬,又改了一版,这是第三版了吧。”作为特级技师的吴云鹏工长也是车辆维修的行家里手,他掂量着这套工具:“变化不小啊,手动变电动,重量也减轻了。走,咱们去试一试。”
脚蹬是铁路货车敞车上的一个重要配件,工作人员在登高操作手制动机、检查货物等作业时都要使用到它,一旦脚蹬出了问题,很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从高处跌落受伤。另一方面,脚蹬因为造型突出,比较容易产生变形故障,检修作业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调直修复,确保正常使用。
罗云臻和吴云鹏两人来到一辆脚蹬变形的货车前,罗云臻熟练地把调整装置安装在脚蹬上,拿出一把电动扳手,开始了操作。随着他的操作,扳手正转,调整外倾脚蹬(脚蹬末端远离车辆方向),扳手反转,调整内倾脚蹬(脚蹬末端靠近车辆方向),很快将车辆脚蹬调整到合适位置。
看着这个新奇的工具,其他正在进行维修作业的职工也都围了上来,大家议论纷纷,发表着各自的意见。“这用上电动扳手,比咱们用撬棍别、大锤砸省力多了。”“三四分钟就能干完,像这样的脚蹬变形,平时咱们得干个十几分钟才行。”“从脚蹬正面操作,不用钻到车底下干,安全性也提高了。”“用丝杠丝母结构,把转动变成水平位移,力矩大省力气,有创意。”
吴工长拿起测量工具,准备检验一下调直的水平度。罗云臻用手一指,又亮出了一件“秘密武器”,安装在前端的小型数显激光角度仪。“用这个,通过调直角度的换算,只要角度显示为零,水平度就能达标,不用中间停下来测量。”
“还真是,完全符合标准。”吴云鹏一边测量,一边表示肯定:“又快又好又省力,这一版我看可以在现场用起来。”
本报讯(记者刘静 通讯员赵广胜)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河南信阳产业园项目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顺利完成地下结构施工,正式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该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是信阳市首个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3.1米,设计为3层丙类厂房。据中建路桥项目负责人介绍,地下结构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以及钢筋绑扎精度控制等环节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持续近两个月的阴雨天气为基坑排水和施工组织带来了额外压力。为应对挑战,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排水与防护方案,并创新采用“基坑分段、交叉推进”的施工组织方式,将原本顺序进行的部分工序合理交叉,缩短了关键工期。
本报讯(记者刘静 通讯员赵广胜)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河南信阳产业园项目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顺利完成地下结构施工,正式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该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是信阳市首个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3.1米,设计为3层丙类厂房。据中建路桥项目负责人介绍,地下结构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以及钢筋绑扎精度控制等环节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持续近两个月的阴雨天气为基坑排水和施工组织带来了额外压力。为应对挑战,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排水与防护方案,并创新采用“基坑分段、交叉推进”的施工组织方式,将原本顺序进行的部分工序合理交叉,缩短了关键工期。
本报讯(记者刘静 通讯员赵广胜)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河南信阳产业园项目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顺利完成地下结构施工,正式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该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是信阳市首个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3.1米,设计为3层丙类厂房。据中建路桥项目负责人介绍,地下结构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以及钢筋绑扎精度控制等环节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持续近两个月的阴雨天气为基坑排水和施工组织带来了额外压力。为应对挑战,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排水与防护方案,并创新采用“基坑分段、交叉推进”的施工组织方式,将原本顺序进行的部分工序合理交叉,缩短了关键工期。
本报讯(记者赖志凯)11月4日,以“丰聚英才 企航未来”为主题的北京未来企业家实训营二期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营。来自丰台区、雄安新区、十堰市的100名企业管理者开启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培育之旅。
丰台区近年升级“丰泽人才”计划,推出“丰才十条”政策,出台《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期105名学员来自11个前沿领域,超七成来自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通过互访对接促成6家企业落户丰台(注册资金2.4亿元)、5家意向企业洽谈中,40余次企业互访活动催生20余个合作项目。二期延续“百人一季”“三平台五步走”体系,在培育范围、课程设计、服务保障上全面升级。开营仪式上,北京未来企业家专项发展基金设立,重点支持实训营运转、企业家成长及创新项目孵化;北京未来企业家促进会同步组建,作为“校友会”平台促进资源对接与项目合作。